出自唐孟浩然的《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拼音和注音
hàn mò yuán qíng zhì , gāo shēn yǐ yì cá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翰墨:(书)(名)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高深:(形)水平高,程度深:学问~|~的理论。[近]深奥。[反]浅薄|浅陋。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原诗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山川祈雨毕,云物喜晴开。抗礼尊缝掖,临流揖渡杯。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沧洲趣不远,何必问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