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的《将自唐山赴台湾同人赋诗赠行因和杨德甫兵部韵留别(其三)》
拼音和注音
huí rì gē sī lǔ yáng zhàn , qiè yún guān xué qū yuán yó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名平。
易顺鼎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原诗
有谁髯似仲坚虬,莫畏扶馀路阻修。
回日戈思鲁阳战,切云冠学屈原游。
神人姑射遥相待,佚女娀台近可求。
小别千年行万里,故应魂断日南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