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董纪的《季子延奴初学语见书帙在案时辄作嚅嚅唲唲声若解诵然以其不由教而能尔故喜而赋诗且以示浩使知有所警云》
拼音和注音
xiǎo ér bù shí wú yǔ zhī , tān shū xué sòng néng rú ér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小儿:1.小孩子;小儿子;2.幼童;3.称谓。
书学:犹典籍。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董纪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原诗
小儿不识无与之,摊书学诵能嚅唲。
他日贤否未可必,眼前便作聪明期。
人家爱儿如爱宝,不愿儿多愿儿好。
无儿所忧在未得,生得痴儿被儿恼。
我年日壮始得男,至今空年十二三。
纸笔不好懒无匹,正类豚犬令人惭。
阿奴碌碌已如彼,满谓兴宗当在此。
君不闻杜陵达道笑渊明,有子贤愚何足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