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老交若耶子,好摘荷花荡秋水。

出自明代徐渭的《若耶篇》

出自明徐渭的《若耶篇》

拼音和注音

shí nián lǎo jiāo ruò yé zi , hǎo zhāi hé huā dàng qiū shuǐ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秋水:(名)①秋天江湖里的水。②比喻女子的眼睛:望穿~。

荷花:(名)①莲的花。②莲。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年老:年老niánlǎo年纪大的一位虽然年老、但仍旧纤细漂亮的女演员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原诗

十年老交若耶子,好摘荷花荡秋水。

相逢绿浦采莲娘,相揖金鞭马上郎。

回舟摇浆出浦漫,惊起鸳鸯紫蒲乱。

茶烟半袅鲤鱼风,笔采欲搅雁边虹。

此时邀我题诗去,寄与前舟小袖红。

每夏每秋每及春,贪赏风光亦可人。

谁知一向钱唐去,溪畔风光移别处。

题诗作赋人俱散,醉酒赏花客不聚。

近闻缚绦待长官,海上风烟日日餐。

旌旗百队鱼鳞甲,剑戟千层燕尾干。

去年海上寂无耗,长官亦向蓟州道。

乌靴却踏柏台霜,素牒亦高柏廨墙。

若耶西湖两无主,荷花莲女遥相望。

只应千载垂乌帽,归来白发学年少。

不放荷花一日閒,重理当年愁莫笑。

诗词推荐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花旧说,南昌好。花宜占,东风早。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流水声中响纬车,板桥春暗树无花。风前何处香来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连朝暴雨怯登台,障眼云烟窒满怀。日照峰前明翡翠,遮天绡卷又重开。

秋净霜空露晓姿,水光山气总供诗。笔端幻出沧洲趣,赖有骚人慰所思。

石屋势平旷,峭壁几巉岩。妙哉天造地设,谁复谓神剜。畴昔涪翁题品,曾说人寰稀有,岂特冠湘南。趁取脚轻健,相与上高寒。避秦者,君莫问,意其间。祖龙文密,至今草木尚愁颜。赢得功成丹鼎,久矣乘风而去,跨鹤与参鸾。犹有白云在,锁日绕禅关。

旧游清苕上,爱看弁峰云。梢将春雨度,始见远林分。起灭悟真理,逍遥遗世纷。於焉自怡悦,永怀陶隐君。

幽壑鼓寒涛,霜林木叶飘。普通年远事,历历在今朝。

浓绿新春酒,疏红隔水花。官人坐马醉,江路绕山斜。桃李成春径,牛羊散暮沙。林泉无宿客,兴尽且还家。

鸾啼兰已红,见出凤城东。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风。情来不自觉,暗驻五花骢。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试问佳期不肯道,落花深处指青楼。隐映罗衫薄,轻盈玉腕圆。相逢不肯语,微笑画屏前。知向辽东去,由来几许愁。破颜君莫怪,娇小不禁羞。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

寒食山州百色喧,春风花雨暗川原。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

嘉树郁婆娑,灯光月色和。春江流粉气,夜水湿裙罗。

不逢圣人时,不见圣人面。圣人言可闻,圣人心可见。

蜀江自嶓冢,流恶及丘原。宁止数斗泥,乃有千丈浑。帝选高才郎,远来乘輶轩。凄然在川上,会思澄其源。重部今何如,想无风水昏。激浊使之清,未觉禹功尊。我戚闾丘生,短衣方服辕。得为经途尉,可致薄夫敦。何须读刑书,顾欲多平反。但令吏不污,信是民无冤。

妾颜与日空,君心与日新。三年得一书,犹在湘之滨。料君相轻意,知妾无至亲。况当受明礼,不令再嫁人。愿君从此日,化质为妾身。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云无一缕干明月,桥有千寻卧渌波。料得人间无此景,中秋对月兴如何。

风清玉蟾莹,霜薄翠鸾愁。夜深羽衣一曲,如在月宫游。色占名园琪树,香动仙岩贝阙,携手正宜秋。登科当小试,私语更低头。赤栏桥,金粟影,绣帘钩。荷花六郎模样,消得一风流。遗落文昌籍姓,重叠太妃名字,声价满神州。贮君鸳鸯阁,期我凤凰楼。

夜烧银烛卷金卮,猛落天花醉未知。若怯一寒都不看,却教六出更投谁。开门片片洒人面,送眼山山呈玉肌。才雪又晴晴又雪,吴中风物许清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