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相公见寄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
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
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
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作品评述

《酬令狐相公见寄》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才兼文武播雄名,
遗爱芳尘满洛城。
身在行台为仆射,
书来甪里访先生。
闲游占得嵩山色,
醉卧高听洛水声。
千里相思难命驾,
七言诗里寄深情。

诗意:
这首诗是刘禹锡向令狐相公回复寄来的信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令狐相公的敬意。他自称身居朝廷行台之职,担任宰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才华出众,声名远播,备受人们的喜爱。他提到自己所在的洛城,因为他的才华和事业的缘故,留下了许多令人怀念的传说和赞美之词。诗人还提到自己收到了令狐相公寄来的书信,他亲自前往甪里找到令狐相公,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此外,诗人也描绘了自己在闲暇时游览嵩山的景色,以及在高处倾听洛水的声音时陶醉其中的情景。最后,诗人借用七言诗的形式,将自己千里之外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文字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才华和地位,以及他对令狐相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闲暇时游览名山的情景和陶醉于自然之美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向往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最后,诗人以七言诗的形式,将自己的相思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深情厚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刘禹锡的才华和地位,又融入了对友情和情感的表达,具有唐代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首富有艺术感和感染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诗词推荐

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

有位方忧失,无家岂念归。贤愚竟谁得?今昨两皆非。世事无长算,人情忽骇机。细思如意处,惟有钓鱼矶。

老树万安驿,古井罗真山。玉虬五云车,仙翁此往还。云纵久不刓,泛景疑可攀。忆昔摛藻频,题诗揭松关。抱琴唐昌来,快晴春物妍。截竹倚令俜,引袂飞褊{衤迁}。历阶一稽首,为我殿笑颜。善救世主无弃物,广度随有缘。殊途同归庭遥相望,异关非浪花传。道士多野朴,山肴亲洁蠲。

欲曙九衢人更多,千条香烛照星河。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秀岭归云里,华谯夕照中。登临终不数,吟笑近多同。麦秀知春力,人和验岁丰。预为逃暑约,一快楚台风。

融融芳景和,杳杳春日斜。娇娆不自持,清唱嚬双蛾。终曲翻成泣,新人下香车。新人且莫喜,故人曾如此。燕赵犹生女,郎岂有终始。

杨柳迎霜败,枇杷隔岁花。柴桑今学隐,杜曲旧为家。北讯时闻雁,南烹久厌蛙。归津隔吴越,随地且桑麻。

莫羡金闺黼黻,好攀仙桂枝柯。悟来心境不须磨。顿泯浮华物我。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长拖瘦玉泛无何。归去烟萝深卧。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早向短李客南康,晚识渠家玉润郎。自笑头颅并目睫,依然如鼠复如麞。

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曹溪入室人,终老甚难群。四十馀年内,青山与白云。松和巢鹤看,果共野猿分。海外僧来说,名高自小闻。

读易岩前访德人,分明枯菌茁芽新。趋庭领会传心法,一笑陈编万古春。

昌黎昔作潮州游,潮人百世称名州。又闻柳州柳子厚,柳人至今爱其柳。二公皆以人鸣唐,所至不偶为异常。卒今江海流落地,化作文物声名乡。涪南僻在巴子国,地绝中州少人物。天将儒道淑是邦,曾向先朝处羁客。河南夫子间世贤,山谷老叟人间仙。一时辙迹相继至,顿使光价增山川。

菩提妙心作麽发,日应万机元不差。回首瞥然轻觑著,大千沙界是皇家。

余民脱死初平寇,歉岁逢秋亦喜凉。止水池边临树影,逆风林下溯花香。尚欣邻壁肯赊酒,不管空庖无宿粮。已往可惊来未测,延缘聊得抚流光。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贫士何所营,但知贫可依。日月照不尽,朝暮常分晖。水瘦鱼自跃,林寒鸟亦飞。纷纷苦多求,此境谁同归。石田久不种,难免良夜饥。饥本士之常,独抱嫠妇悲。

自识茅茨趣,风光合在兹。柳青春雨润,山白晓云迟。幽意居偏得,闲身懒更宜。忘机溪上鸟,来往日无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