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亭

雨露汪洋四海春,岭南岭北多归人。
朝中贤士罕过此,莫惜青钱呼白鳞。

作品评述

《欣欣亭》是李大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雨露润泽大地,岭南和岭北的旅人频频归来的景象,表达了对这份自然恩赐的充满欣喜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欣欣亭”是指一个供游人休憩的亭子,取名意为“欣喜”。诗的开篇以雨露润泽大地为开场,表达了自然的丰饶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诗人描述了岭南和岭北多归人的景象,归人们携带着收获的财富和成果,踏着春天的脚步返回家乡。这里的“贤士”指的是有才德的仁人志士,他们罕见地会错过这座欣欣亭。最后两句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用“青钱”指代花费金钱修建的观赏亭子,而“白鳞”指的是观赏亭上的瓦片,诗人把欣欣亭形容为具有观赏价值的美景。

译文如下:
雨露润泽四海春,
岭南岭北多归人。
贤士罕过欣欣亭,
莫惜青钱呼白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露润泽大地和归人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丰饶的自然景观和人们归家的喜悦之情。诗歌通过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恩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借亭子作为象征物,凸显了人们对美景的欣赏和珍惜。作者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美好赞叹,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大好春光的充满期待和喜爱之情。

诗词推荐

香碗灰深微炷火,茶铛声细缓煎汤。百年浮世几人乐,一雨虚斋三日凉。帘外微风斜燕影,池边残照歛萱房。纱幮石枕萧然卧,付与今宵幽梦长。

先生之道,得天之全。气刚以和,如四时然。功在王室,惠留于泉。不怒而教,恶遏善迁。为政以德,信哉格言。先生之逝,四十三年。有庙有祠,民奉益虔。紫帽可砺,清名不骞。

山寺藏遗刻,尘埃字半昏。空挥岘首泪,谁起谢公门。白石千年像,苍头五世孙。他年想陈迹,卜筑向云根。

子孝亲兮弟敬哥,训贤妯娌事翁婆。好遵孟母三迁教,须读张公百忍歌。孝友睦{渊换女旁}兼任恤,智仁圣义与中和。当时曾子同杨博,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桑闭门十日雨,何人裹饭相劳苦。忽窥晴色入疏帘,径向孤村寻老圃。不知双凫念云水,欲下雀罗风送起。未容倒屣见王孙,岂是扬鎚嫚公子。长安秋雨乃复来,山阴夜雪仍空回。他时乘兴幸告我,请扫门前红叶堆。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

西望岷峨天一方,谁都地险绝遐荒。皇风已喜浑无外,国势那须别有疆。黄鹤盘空飞不过,金牛拔地去何长。汉庭四海皆臣妾,一曲歌风未忍忘。

机不离位,沉乎醉乡。语不离窠,滞在金网。

梦回茶碗手亲扶,雅意沩山转道枢。自唤主人酬一诺,谁违尊者应三呼。死生到日还能否,辜负当年是有无。妙得古人行履处,了无些事作工夫。

邦光华衮禭,家宝素书陈。东阁簪裾散,西芒宅兆新。泉台无复晓,柏迳不知春。独有高文在,芬芳继古人。

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千年枯木老纵横,鬼怕神疑夜叉灯。不是道人谁敢动,如斯应不是众生。

日用千差万别中,如如不动等虚空。春妍秋靖几更变,此老何曾改旧容。

水边幽树忆同攀,曾约移居向此间。欲语林塘迷旧径,却随车马入他山。飞花著地容难冶,鸣鸟窥人意转闲。物色可歌春不返,相思空复惨朱颜。

汝病三辞印,吾来两驻车。雪堂留倡和,秋榻共琴书。堕泪看归雁,谋身作老渔。行藏惭颇似,把袂各踌躇。

五载复相逢,俱被一官驱役。惊我雪髯霜鬓,只声香相识。翠帷珍重出笙歌,醉迟迟春日。亲到鹊桥津畔,见天机停织。

贾生耽此寺,胜事入诗多。鹤宿星千树,僧归烧一坡。塔棱垂雪水,江色映茶锅。长久堪栖息,休言忆镜波。

不惯香风拥妓车,分当清坐冷官衙。归来自笑杀风景,却把茶瓯对菊花。

江上偶分袂,四回寒暑更。青山无路入,白发满头生。郢浦雁寻过,镜湖蝉又鸣。怜君未归日,杯酒若为情。

道无言,禅没说。两道白光,唯许红霞设。真玉山头常摆拽。泼滟滟兮,返照灵峰雪。愈玲珑,元皎洁。射透晴空,莹莹神光别。到此玄玄妙彻。一朵金花,里面金丹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