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上郡(其二)》
拼音和注音
wǔ yuán zǐ dì qīng fēng huǒ , mǎ shàng tán jīng bàn bái tó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五原: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地名合称。在今陕西省。地名合称。在今宁夏境内。指唐韩愈《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五文。
烽火:(名)①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②比喻战火或战争:~连天。
马上:立即。
子弟:(名)①弟弟、儿子、侄子等:职工~。②指年轻的后辈:~兵|农工~。
半白:一半白。谓须发斑白。
原子:成为分子组成部分的元素的最小粒子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叱驭何来绝塞游,独看山色向新秋。
人家渐出层厓树,客路高盘断壑流。
朔气忽随风雨至,孤城长傍夕阳愁。
五原子弟轻烽火,马上谈经半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