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

帝城父老,三岁望尧心。
天远玉楼深。
龙颜仿佛笙箫远,肠断属车音。
离宫春色琐瑶林。
云阙海沈沈。
遗民犹唱当时曲,秋雁起汾阴。

作品评述

《导引·帝城父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帝城的父老们,三岁就向往尧的美好心灵。
天空遥远,玉楼深邃。
龙的威容仿佛笙箫遥远,令人心肠断裂的车轮声。
离宫的春光在琐琐琅琅的瑶林中。
云彩覆盖着高耸入云的宫阙,海面沉沉。
残留的百姓还在唱当时的曲子,秋天的雁群在汾水阴影中飞起。

诗意:
《导引·帝城父老》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帝都景象,以及人们对尧时代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描写天空、宫殿和景色,展示了帝都的壮丽和美丽。同时,诗人通过比喻龙的威容和车轮声,表达了人们对远古时代的景象的向往和伤感。最后,诗人提到残留的百姓仍在唱着当时的曲子,秋天的雁群在汾水的阴影中飞起,暗示了岁月更迭,人们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赏析:
《导引·帝城父老》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帝都景象,展示了其繁华壮丽的一面。通过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诗人将帝都的景物与尧时代的美好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过去光辉时代的向往和追求。诗词中的音韵优美,给人以深邃的感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宫殿和庭院之中。诗人通过描绘离宫的春色、云彩覆盖的宫阙和起飞的秋雁,传递了岁月更迭和人事变迁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华丽的辞藻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帝都景象,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尧时代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沉思的感悟,是宋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临平放目渺无涯,莲荡苹汀不钉牌。雪後轻船四捞漉,断芦残荻总成柴。

去与来相引,修随短共旋。只争生有骨,方信死无权。老友身前法,文章觉后圆。知君能悟此,哭唁一徒然。

姑嫜有妾奉,征战盍郎行。早取封侯去,封侯妾亦荣。

买陂塘旋栽杨柳,闲人忙过曹务。山翁溪友来相贺,昨夜应时甘雨。舟泛渚。有茶灶相从,同过东西屿。鸥边自语。是午梦初回,余酲未解,七碗得真趣。神仙事,云海茫茫何许。何人岩下逢吕。诗家却有还丹诀,万景点成奇句。公自醑。且山水徜徉,莫考飞升谱。悠悠万古。看一片烟霞,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自古无长策,况我非深智。何计谢潺湲,一宵空不寐。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他年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古俗流传重岁新,交相来往笃亲亲。外家在望无十里,内表如今能几人。筋力难施身已老,形骸不索意方真。儿曹能拜可妨遣,要使绸缪百世春。

一九逢春信,梅花破雪开。个中如会得,千里不空来。

事不在容,智不到宗。待云雷而陶壁梭蛰,授衣钵而卢老逃舂。犀通半夜月,鹤梦千年松。白发苍颜跛挈公,时人相笑老龙钟。

吾才如蹇人,何计逐奔马;吾文如丑女,惟藉粉黛假。向来已归休,毕志向林下。块然一愚公,初不系用舍。国恩定难报,衰涕时一洒。人本不胜天,岂复论众寡。

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百年不易满,寸寸弯强弓。老矣复何言,荣辱今两空。泥丸尚一路,?古语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所向余皆穷。似闻崆峒西,仇池迎此翁。胡为适南海,复驾垂天雄。下视九万里,浩浩皆积风。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渡海十

客中端二日,风雨送牢愁。昨岁犹潘母,今年更楚囚。田园荒吉水,妻子老幽州。莫作长生祝,吾心在首丘。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王侯与蝼蚁,同尽

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曾是信陵门下客,雨回相吊不胜悲。

朝发一钱渡,暮宿三江潮。涂山有禅伯,饮我松间瓢。遂登福勋庙,还憩汪罔桥。涂翁不可诘,夜附山鬼妖。载吊漆姓人,负恶忍兜苗。既怀弯弓逆,可徒坐不朝。逆名不可训,姑以后至枭。涧硔洗遗骨,白日连山椒。

晓景丽未热,晨飚鲜且凉。池幽绿蘋合,霜洁白莲香。深扫竹间径,静拂松下床。玉柄鹤翎扇,银罂云母浆。屏除无俗物,瞻望唯清光。何人拟相访,嬴女从萧郎。

尘满妆台。

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朝吹归秋雁,南飞日几群。中有孤凤雏,哀鸣九天闻。我乃重此鸟,彩章五色分。胡为杂凡禽,雏鹜轻贱君。举手捧尔足,疾心若火焚。拂羽泪满面,送之吴江濆。去影忽不见,踌躇日将曛。

秋风张翰计蹉跎,红豆年年掷逝波。误我归期知几许,蟾圆十一度无多。

五里十里销磨尽,千蹄万蹄来往踪。古今不是不经历,踏破青山重复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