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自警

直谅之言久不闻,秋来因作读书吟。
时时涵泳味无味,句句研穷深又深。
老去已辜朋友望,闲中粗得圣贤心。
无情岁月垂垂尽,夕秀朝华岂暇寻。

作品评述

《新秋自警》是一首宋代王柏的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新秋自警

直谅之言久不闻,
秋来因作读书吟。
时时涵泳味无味,
句句研穷深又深。
老去已辜朋友望,
闲中粗得圣贤心。
无情岁月垂垂尽,
夕秀朝华岂暇寻。

译文:
长久以来,直截了当的忠告与劝告已经很少听到,
秋天来临,我因此作起读书的吟咏。
每时每刻,品味其中的意味,感觉却有些索然无味,
每句话都深入思考,越发显得深邃。
年老之后,已经辜负了朋友们的期望,
闲暇之时,才能勉强获得一些圣贤的心意。
无情的岁月正在逐渐消逝,
我岂能有余暇去追求夕阳下的美景和朝霞的华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新秋时节的自省与警示。诗人表示自己长时间没有听到直率而真诚的劝告和建议,因此在秋天的时候选择了读书吟咏,以期在其中寻找启示和警示。然而,尽管不断思考诗句的意义,却感觉其中的味道有些索然无味,似乎无法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

诗人在年老之后,感到对朋友们的期望有所辜负,只能在闲暇之余勉强获得一些圣贤的心意,表达了对自身能力和成就的自省与懊悔。最后,诗人认识到无情的岁月正在逝去,他无暇去追求夕阳下的美景和朝霞的华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身的有限。整首诗以自警自省的态度,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情绪。

作者介绍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昔年同辇载花仙,此日登楼籍妓员。恩赐舞衣香未歇,御书歌扇墨犹鲜。碧云翼翼金钗滑,红雪翩翩玉佩圆。却把向来供奉曲,酒边对客续朱弦。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钱骑。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积土削为坛,险然在深竹。中惟一诗石,独坐拥寒玉。勿谓人少知,此境不容俗。

江水无极,茎芦可折。离了梁朝,未到魏阙。此恨波心向谁说。

节逢清景至,占气二仪中。独喜登台日,先知应候风。呈祥光舜化,表庆感尧聪。既与乘时叶,还将入律同。微微万井遍,习习九门通。更绕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累疏皆中寝,孤忠奈众咻。人方袖瓦送,君独举幡留。不记邯郸梦,犹贪洛社游。而今都已矣,恸哭过西州。

十年不见寻常事,九日相违咫尺间。橙蟹渠能追胜赏,藙牲孰与奉慈颜。逝将酒坫更酬酢,乍可诗简略往还。新将适闻临遣罢,鹿头吾待望吴山。

张鹄只消千驮绢,蒋蟠惟用一丸丹。

玉殿签声玉漏催,彩花金胜巧先裁。宿云容与朝晖丽,共喜春随曙色来。

孤城高倚汉江秋,血战三年死未休。铁石肝肠忠义胆,精灵常向岘山留。

曾攀玉李青冥上,亦摘蟠桃缥缈边。定是三生有灵骨,谪归犹作荔支仙。

舍前舍后竹冥冥,山雨潇潇彻夜听。还似当年谈旧梦,两翁相对一灯青。

女色无丑妍,入宫皆见妒。蛾眉等刍蛹,嬉笑藏刀锯。未笄化为石,不愿长门去。国风直待歌螽斯,委身事主妾不辞。君不见赵王如意今日死,明日佳人亦投厕。何如山头化石千岁老无子。

赋就江毫一黯然,柳衰犹足代征鞭。鲛盘恨极无馀涕,鵾瑟悲多有剩弦。斜日楚枫低候雁,早霜秦树送残蝉。文章满腹真何益,深愧囊中赵壹钱。

先生之道,得天之全。气刚以和,如四时然。功在王室,惠留于泉。不怒而教,恶遏善迁。为政以德,信哉格言。先生之逝,四十三年。有庙有祠,民奉益虔。紫帽可砺,清名不骞。

山川通益部,星斗近交州。

方明实见身,见身非是身。法身无所得,非相本来人。

霜花零落全稀。不成飞。寒水溶溶漾漾、软琉璃。红未涌,青已露,白都晞。□□□□沙暖、戏凫鹥。

雨杀炎光变秋色,清凉顿在草堂中。幽人一夜坐不睡,月照闲阶露洒空。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