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

飞上三足鸟,唤起百舌鸟。
鼓弄林杪春,澜翻屋头晓。
气吞黄栗留,势挟秦吉了。
向人售嘈杂,司物窘煎妙。
转头芳意歇,噤喙青阴悄。

作品评述

《百舌》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飞上三足鸟,唤起百舌鸟。
鼓弄林杪春,澜翻屋头晓。
气吞黄栗留,势挟秦吉了。
向人售嘈杂,司物窘煎妙。
转头芳意歇,噤喙青阴悄。

中文译文:
一只三足的鸟飞翔,唤醒了百舌鸟。
击鼓声在林间回荡,波浪翻滚在房檐上的黎明。
气息吞噬了黄栗的香气,势态中蕴含了秦吉了的灵动。
向人们出售喧嚣与杂乱,掌管着物事的尴尬而妙趣。
转过头,芳香的意境消退,沉默的阴影中静悄悄。

诗意和赏析:
《百舌》这首诗词以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一种世态炎凉的情感。诗中的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通过描述鸟的形态和行为,抒发了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诗的开篇,描述了一只三足鸟飞翔的景象,它的存在唤醒了百舌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声音和创作激发了其他人的思考和回应。

接下来,诗人用击鼓声和波浪翻滚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黄栗的香气被无形的气息吞噬,暗示着现实世界中美好的事物常常被冷漠和短视所忽略。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嘈杂和杂乱的场景,暗指现实世界中繁杂的琐事和喧闹的声音。这种喧嚣与杂乱被诗人视为一种商品,向人们出售。司物窘煎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反思和讽刺。

最后两句诗,诗人转头,意味着他不再关注外界的纷扰,而是沉浸在内心的寂静和思考之中。芳意歇、噤喙青阴悄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幽寂和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内心的回归,传达了一种对真实与虚幻、喧嚣与宁静的对比和思索。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休看红药咏翻阶,极目荷花照酒杯。静濯明妆何所待,风标公子远飞来。

力引豺狼噬九州,獾郎于世果何仇。青苗法令初为崇,玉斧封疆半已休。绍圣南行多不返,靖康北狞欲谁尤。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

萍末风轻入夜凉。飞桥画阁跨方塘。月移花影上回廊。粲枕随钗云鬓乱,红绵扑粉玉肌香。起来手看鸳鸯。

好学承家夙所奇,蠹编残简共娱嬉。一婚倘毕吾无累,三釜虽微汝有期。聿弟元知是难弟,德儿稍长岂常儿。要令舟过三山者,弦诵常闻夜艾时。

仙梦香魂不久留,满川云雨满宫愁。直须待得荆王死,始向瑶台一处游。

四十时。体力克壮志方刚。跨州越郡还帝乡。出入承明拥大珰。清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粤国无诸故垒催,吐吞江海亦雄哉。峰峦叠叠青螺髻,翠幄重重锦绣堆。破浪乘风浮战艦,荒烟落日傍龙台。倦游已喜瓜期近,立马沙边更几回。

一个冬青树,莺声日日来。屋西偏娅姹,应是绿云堆。

中夜清寒入緼袍,一杯山茗当香醪。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萧闲伴,重上天台看海涛。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

玉泉百尺深,古甃涵光冷。何以鉴虚明,差差鹿卢影。

闻汝行尘在,南阳定汝阳。古城遥落日,歧路满秋霜。雁影江流隔,猿声楚塞长。贾生官不贵,莫怨汉文皇。

燕颔将军万里游,溪山好处即迟留。颇闻南岳度残夏,宁忆北平防盛秋?君已飞腾丹换骨,我方衰病雪蒙头。禅龛也有新勋业,百万魔军一战收。

于嘻阴祀,封土惟崇。于时之吉,歆予鼓钟。柔静化光,人赖其功。陈兹量币,百贷是隆。

上帝有赫,百灵效祥。储祉垂恩,锡年降康。皇持睟温,帝躬肃庄。三宫齐民,地久天长。

带月出寒浦,残星浸水濆。帆开风色正,舟急浪花分。雾气横江白,鸡声隔岸闻。天晴建业近,锺岫起孤云。

准拟和羹滋味成,如何尚带隔年英。春风可是无分别,遣放夭桃相并生。

久居深林幽寂中,虽隐德不耀。遇春阳姁妪,笑弹玉指,十倍精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