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并引?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馀日矣,澹然无一事。
学道未至,静极生愁,夜梦如此,不免以书自怡。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作品评述

《夜梦?并引?》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月十三日,已经在儋州逗留了十几天,平静无事。
学道的功夫还未达到,心里极为烦闷,夜晚梦境如此,只好以书籍来慰藉自己。
梦中出现了一个玩闹的少年,像父亲和老师一样责备他离开书籍。计划中的事情,包括《春秋》的撰写,现在才开始,就像桓庄刚刚起步一样。惊醒后,心中感到不安,坐起来像挂钩的鱼一样。我的生活纷繁复杂,只有这个特定的偏好才能使我心神宁静。放弃书籍,为了侍奉君主度过了四十年,即便面临危险也不愿离开书籍的纠缠。自问你和我,谁更有才华,就算易韦三位杰出,和我相比也如犀革编织。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夜晚的梦境中的情景和他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在儋州逗留期间,他感到内心空虚和焦虑,梦中的场景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学问上的不足和未完成的计划。他将自己与桓庄相比,意识到自己过去四十年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他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并认为即使与其他杰出的人物相比,他也是无可比拟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梦为背景,通过描写梦境中的情景和自省的心境,展现了苏轼内心的矛盾和对才华的自负。他以寥寥数语,表达了自己在学问和事业上的不满和追求,并通过与桓庄的对比,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和才华。整首诗词情感丰富,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同时,苏轼运用了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这首诗词反映了苏轼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哲学的一面。它传递了对学问追求和个人价值的思考,以及文人士人在世俗生活和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与抉择。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的才华和自信,同时也呈现了他在人生旅程中的挣扎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十载仰高明,一见心相许。来日孤舟西水门,风饱征帆腹。后夜起相思,明月清江曲。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音书否。

夏日飞火云,枕簟访深僻。坐此松竹林,冰泉嗽寒石。

逢风时逈度。逐侣乍争飞。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晦日连苦雨,动息更邅回。生事萍无定,愁心云不开。翟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苔。始信宣城守,乘流畏曝腮。

芝兰在野兮,不以野而自伤。芝兰在室兮,不以室而自庆。世服艾以盈腰兮,羌独佩兰以为常。写操兮歌吾商,芳菲兮弥章。

客游倦旅思,憩驾陟崇墉。元凯标奇迹,安仁擅美踪。远近浊河流,出没青山峰。伫想空不极,怀古怅无从。

人生行乐是便宜,惯入深林细品题。有石两行如壁立,登楼一望觉天低。亭前秋意惊松露,山外湖光拍柳堤。此景欲吟吟不尽,夜深分付野猿啼。

双桨敲冰,低篷护冷,扁舟晓渡西冷。回首吴山,微茫遥带重城。堤边几树垂杨柳,早嫩黄、摇动春情。问孤鸿,何处飞来,共唤飘零。轻帆初落沙洲暝,渐潮痕雨渍,面色风皴。旅思羁愁,偏能老大行人。姮娥不管征途苦,甚夜深、尽照孤衾。想玉楼,犹凭阑干,为我销凝。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十日春阴到水亭,水边杨柳一时青。梅花过尽桃花恶,乞取山礬入净瓶。

涤尽妖氛气,妆成富贵冬。梅花香处觉,人意火边浓。未暖那飞絮,非寒底见松。绝怜阶下竹,腰折为谁恭。

有美一人兮,临清秋而太息。伤天形之缺然兮,与有足者同堂而并席。傥尝获罪於天兮,使而至於斯极。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骈拇所以为少,枝指所以为多。谓天任汝以道兮,曾是形畸而貌独。天厌弃汝兮,修汝德而谓何。中无所考此耿耿兮,独遡风而浩歌。歌曰父耶母耶,人

天然灵种,遍尘寰、不许一枝分植。瀛海沈沈群玉宴,迥出八仙标格。珠幄留云,翠绡笼雪,浅露宫黄额。无双亭下,未容凡卉连璧。犹是射虎归来,朱兰独倚,曾作东风客。素态自羞时态改,何必铅华倾国。舞影鸾孤,绕心蝶倦,占断春消息。月明十里,坐中还记曾识。

四明山南郁嵯峨,异气上与青天摩。人豪挟秀布山下,余为巧匠擅一窝。颀然而长独出者,此中巧处得最多。谁知造物亦有意,要为公输世其科。天宁古刹本雄丽,一旦忽受融风苛。作而新之岂易事,一手足任奚谋他。前年起山门,见者赞叹谁敢呵。今年起佛殿,镇压大地山与河。百川奏材

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一合乾坤罗万象,中有连天云锦帐。分光日月两轮间,聚荫神仙十洲上。盘缃错缥天上无,若为云锦如许都。娲皇链石补天了,倥偬不及收其余。织女得之资以幻,手与目谋生灿烂。使君寄下召还祥,令尹收为公退玩。登临辄玩罢辄忘,令尹胸中自含章。制锦犹余五色线,归朝可补尧衣裳。

握虎符,持玉节,佩金鱼。三十正当方面,此事世间无。寄语东淮父老,夺我诗书元帅,於汝抑安乎。早早归廊庙,天下尽欢娱。

饱饭茶瓯到手空,缓寻芳事夕阳风。旋移丝竹深藏笋,漫长秋花远避丛。

木犀煮泉漱寒齿,残滴更将添砚水。子规乡里桐花烟,浣花溪头琼叶纸。先生老去怯苦吟,琢无肝肺呕无心。芙蓉在左木犀右,漫与七言真藉手。秋光一点入骨清,有笔如椽描不就,先生不瘦教难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