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
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泪垢添丁面,贫低举案蛾。
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
袅袅风蒲乱,猗猗水荇长。
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
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
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曳杖青苔岸,系船枯柳根。
德公方上冢,季路独留言。
已占蒲鱼港,更开松菊园。
従兹来往数,儿女自应门。

作品评述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爱酒的是陶元亮,善诗的是张志和。
青山蜿蜒而来到水槛前,白雨洒满了渔民的蓑衣。
泪痕沾满了年迈的面庞,贫困却高举起了案几上的蜡烛。
不知何处寻找快乐,整夜独自陶醉歌唱。
轻风吹拂着芦苇翻飞,水草茂盛瑟瑟生长。
小舟在碧绿的水面上漂浮,大杓舀起鹅黄的涟漪。
获得了心满意足的诗酒社,终生居住在鱼稻之乡。
快乐啊,无忧无虑,哪里都是宁静凉爽。
曳着拐杖走在青苔覆盖的岸边,船系在枯柳的根下。
贤德的公公已安葬在坟冢,季路孤单地留下了墓志铭。
已经占领了蒲鱼港,又开辟了松菊园。
从此以后往来频繁,子女们自会来门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乘船经过贾收水阁,回忆起与陶元亮和张志和的友情为主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酒和诗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先,诗人提到了陶元亮和张志和,分别代表了作者的朋友和诗歌。陶元亮以酒为乐,张志和以诗为乐,他们是作者生活中的伙伴和知己。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船行青山的景象,白雨洒满了渔民的蓑衣,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丰饶。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的面庞满是泪痕,生活贫困,但他依然高举起案几上的蜡烛,寄托了自己对诗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在夜晚独酌歌唱,寻找内心的快乐。

诗中还描绘了风吹拂芦苇和水草茂盛的景象,以及小舟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诗酒社中获得的满足和对鱼稻乡的眷恋,表达了对平淡生活中的满足和对清凉宁静的向往。

最后,诗人走在岸边,船系在枯柳的根下。他提到了已故的德公和孤单留下墓志铭的季路,表达了对逝去友谊和时光的回忆。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酒、诗、友谊和自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诗酒社中获得的满足和对鱼稻乡的眷恋,表达了对平淡生活中的满足和对清凉宁静的向往。

最后,诗人走在岸边,船系在枯柳的根下。他提到了已故的德公和孤单留下墓志铭的季路,表达了对逝去友谊和时光的回忆。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酒、诗、友谊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平淡生活中的满足和对清凉宁静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道涂奔走不曾安,却羡山家住得闲。记取还山安住日,更忘奔走道涂间。

一回别后一回老。别离易得相逢少。莫问故园花。长安君是家。短亭秋日晚。草色随人远。欲醉又还醒。江楼暮角声。

泽国寒多雨,畸人夜少眠。不缘酲作病,只合醉终年。庭草已争茁,园梅空自怜。重云不难抉,无剑倚青天。

因嫌踪迹混尘嚣,腰斧高歌去采樵。欲效买臣无贵骨,何如王质有仙标。丁丁伐木空山外,轧轧肩薪小迳遥。一任雪天霜月夜,且将带叶地炉烧。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古今常理,何用忉忉。衲僧家,脚跟下一段光明,十日并照,明察秋毫。不拣侯门射策,何须华顶降魔。孤迥迥,冷萧萧,无羰翻黑月,魑魅哭连宵。

蓬莱境界隔风烟,一带银河接九天。礼斗瑶台春草合,豢龙石钵玉沙圆。红云几片危楼上,古木千寻落照边。惆怅仙人何处去,空馀月色满山川。

涧晴石出水穿沙,万树松杉隐数家。一鸟不鸣风不动,忽闻林下响缫车。

不议飞燕在昭阳,但吒流莺满建章。狗监若逢杨得意,何妨持此奉君王。

春暖和烟重,冬寒带雪稀。何如秋浦畔,含思独依依。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

化工欲使聚群灵,上下凿开洞府深。云放碧峰蓝掩映,溜回小涧云浮沉。至神莫测圆湫水,泽润能成大旱霖。天下洞霄真第一,到兹宁不效虫吟。

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不同鱼比目,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青春载酒寻君处,君病春残我亦回。背叶流莺愁对语,梢泥乳燕吝飞回。烟云莽莽高欢垒,白日荒荒魏武台。醉里剑歌时自放,白头还望转堪哀。

出本无心倦即归,悠悠天地一支离。此真难与时人说,惟有山云乃得知。

破蛰之雷,指南之龟。斫圆玉斧,刮膜金篦。噫,非师而谁。

终日坐茅亭,萧然倚素屏。儿圆点茶梦,客授养鱼经。马以鸣当斥,龟缘久不灵。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

一不堪,性嗜日高寝。疊鼓震馀梦,星毛欹倦枕。

半窗斜日带东篱,桂子团团已满枝。朝露晚风并夜月,细看一一是君诗。

行吊先桃茢,丧车后纸钱。老胡门下客,宁可入黄泉。

槐阴密处啭黄鹂。午日正长时。一番过雨,绿荷池面,冷浸琉璃。红尘不到华堂里,纤楚对蛾眉。笑偎人道,新词觅个,美底腔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