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
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泪垢添丁面,贫低举案蛾。
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
袅袅风蒲乱,猗猗水荇长。
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
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
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曳杖青苔岸,系船枯柳根。
德公方上冢,季路独留言。
已占蒲鱼港,更开松菊园。
従兹来往数,儿女自应门。

作品评述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爱酒的是陶元亮,善诗的是张志和。
青山蜿蜒而来到水槛前,白雨洒满了渔民的蓑衣。
泪痕沾满了年迈的面庞,贫困却高举起了案几上的蜡烛。
不知何处寻找快乐,整夜独自陶醉歌唱。
轻风吹拂着芦苇翻飞,水草茂盛瑟瑟生长。
小舟在碧绿的水面上漂浮,大杓舀起鹅黄的涟漪。
获得了心满意足的诗酒社,终生居住在鱼稻之乡。
快乐啊,无忧无虑,哪里都是宁静凉爽。
曳着拐杖走在青苔覆盖的岸边,船系在枯柳的根下。
贤德的公公已安葬在坟冢,季路孤单地留下了墓志铭。
已经占领了蒲鱼港,又开辟了松菊园。
从此以后往来频繁,子女们自会来门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乘船经过贾收水阁,回忆起与陶元亮和张志和的友情为主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酒和诗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先,诗人提到了陶元亮和张志和,分别代表了作者的朋友和诗歌。陶元亮以酒为乐,张志和以诗为乐,他们是作者生活中的伙伴和知己。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船行青山的景象,白雨洒满了渔民的蓑衣,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丰饶。

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的面庞满是泪痕,生活贫困,但他依然高举起案几上的蜡烛,寄托了自己对诗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在夜晚独酌歌唱,寻找内心的快乐。

诗中还描绘了风吹拂芦苇和水草茂盛的景象,以及小舟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诗酒社中获得的满足和对鱼稻乡的眷恋,表达了对平淡生活中的满足和对清凉宁静的向往。

最后,诗人走在岸边,船系在枯柳的根下。他提到了已故的德公和孤单留下墓志铭的季路,表达了对逝去友谊和时光的回忆。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酒、诗、友谊和自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诗酒社中获得的满足和对鱼稻乡的眷恋,表达了对平淡生活中的满足和对清凉宁静的向往。

最后,诗人走在岸边,船系在枯柳的根下。他提到了已故的德公和孤单留下墓志铭的季路,表达了对逝去友谊和时光的回忆。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酒、诗、友谊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平淡生活中的满足和对清凉宁静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阀阅荣夸俗,闺房秀出群。得贤推淑女,有子赖严君。台柏忧时誉,庭兰奕世闻。高名写彤管,异代仰清氛。

金陵一见恍如梦,君为过客侬相送。庐陵再见春欲残,君来入幕侬挂冠。是时猛虎初出境,赤子凛如兵在颈。帝选良牧苏疲民,前赵後丁廉且仁。更得君作幕不宾,四年千里日日春。与君相逢又相别,人生聚散如霜叶。桂林一枝三十年,诸公交章荐遗贤。去揖侍郎趁立班,端能别我南溪边。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学人言语凭床行,嫩似花房脆似琼。才知恩爱迎三岁,未辨东西过一生。汝异下殇应杀礼,吾非上圣讵忘情。伤心自叹鸠巢拙,长堕春雏养不成。

剥啄敲门走梦周,夜来一雨润方收。徐郎示我郊行作,亟起讽之天定秋。

楚珪班序未为轻,莫惜良途副圣明。宫省旧推皇甫谧,寺曹今得夏侯婴。秩随科第临时贵,官逐簪裾到处清。应笑马安虚巧宦,四回迁转始为卿。

长春殿古生荆荟,犹有前朝遗物在。锦囊珍重出玄圭,双虬刻作蜿蜒态。枯皮剥制弄几刓,断玦精坚磨不杀。吾闻李氏据江左,文彩风流高一代。当时好玩不独此,器用往往穷奢汰。徵工选技填御府,不惜千金为赏赍。治兵唐推英卫精,治民汉许龚黄最。惜哉取士不知术,妙手独得庭邽辈。

即日贵人,旧家富汉。兄弟相成,尊宾互换。突晓途中眼不开,夜明帘外机旋转。骑牛戴帽异中来,百炼真金色不变。

日落问津处,云霞残碧空。牧牛避田烧,退鹢随潮风。回首故乡远,临流此路穷。翩翩青冥去,羡彼高飞鸿。

晓镜星星华发新,江山流落未归人。五纹暗度人间线,九寸潜通地下春。歌笑欣欣环老稚,杯盘草草称清贫。与君同是柯山客,窗外梅花解笑人。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残雪入林路,深山归寺僧。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

雾全深林晓到迟,树摇宿雨讶晴曦。不知客里何迁次,一似山中初起时。

烂熳南枝与北枝,残香落落影离离。多情明月还相照,无赖狂风且莫吹。纵饮不辞今日醉,算开犹是隔年期。最怜今夜黄昏后,寂寞微吟倚树时。

车笠何人记旧盟,惟公不作白头新。渠侬欲识九华伯,可但诗坛第一人。

贞观真英主,三王合庶几。此时生后圣,端欲踵前徽。济世功何异,除凶志偶违。辛勤三十载,十渐更无讥。

湖海飘摇误召环,春风入缀紫宸班。恭闻聘幣及岩穴,不以多材遗蒯菅。静念升沉皆命分,喜因蹈舞拜天颜。承明莫作官曹看,汗简须凭直笔删。

紫泥飞诏下金銮,列象分明世仰观。北省谏书藏旧草,南宫郎署握新兰。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偏是此生栖息者,满衣零泪一时干。

座右铭何有,丹青得若人。东坡禅客衲,六一醉人巾。先後文章伯,安危社稷臣。庙堂思颍日,海峤梦钧辰。□□□□□,□□叹会神。何当均雨露,剑佩画麒麟。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