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剑板桥之什

数里一板桥,亭栏各清楚。
长亭且百间,频憩忘羁旅。
人自贲乾坤,溪山失其阻。
庄生达未充,无梁思太古。
行行降复登,川广湍流聚。
急下看飞船,仿佛闻端午。

作品评述

《建剑板桥之什》是宋代诗人陈藻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数里长的板桥,桥上有亭栏,清晰可见。长亭上有许多亭间,人们常在这里歇脚,忘却旅途的辛劳。桥上的人们穿行其中,溪山景致不再是他们的阻碍。这座桥仿佛连接了天地之间,给人以古老的思绪。人们行走在桥上,有时下行,有时上登,江河广阔,湍流汇聚。急促地俯瞰下去,就像在观看端午节时飞船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建剑板桥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行走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桥上的亭栏、长亭以及江河的景致,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人们在桥上行走,忘却了旅途的辛劳,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诗中的桥象征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们在桥上往来自如,仿佛溪山已不再是障碍。通过对桥上景色的描绘,诗人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景象。

此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桥、亭栏、长亭、江河等元素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诗人运用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语言,如"亭栏各清楚"、"长亭且百间"、"急下看飞船,仿佛闻端午"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桥上,感受到了桥所带来的美景和宁静。整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境界的向往,给人以愉悦和思索的空间。

这首诗词展现了陈藻细腻而深远的诗意,通过对建剑板桥的描绘,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桥所带来的宁静和舒适,也可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过去的思念。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意境的佳作,让人沉醉其中,领略陈藻独特的诗歌才华。

诗词推荐

谁为栖栖鲁孔丘,辙环天下果何求。爱人学道行吾志,束带何伤见督邮。

楚国傲名客,九州遍芳声。白衣谢簪绂,云卧重岩扃。长波飞素舸,五月下南溟。大笑相逢日,天边作酒星。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天末又分襟,离忧鬓堪白。愿回凌潮楫,且著登山屐。共期罗浮秋,与子醉海色。

昔人逢秋每悲思,往往捧本骚人言。安知四时皆足乐,但愿一切长无冤。山林朝市等昔梦,荣悴开落俱陈根。不如沉醉了万事,春兰秋菊谁能论。

公以好古兼博识,固宜著声于翰墨。予观此帖,实在京师之定力,是时盖初扫元佑之迹。

酒醲花一树,何暇卓文君。客坐长先饮,公闲半已曛。水乡春足雨,山郭夜多云。何以参禅理,荣枯尽不闻。

一自梅边惹著春,山川草木顿精神。晚来风起香无际,认得香根有几人。

应行诸岳遍,象屣半无纲。一法寻常说,此机仍未忘。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寄语迷津者,来兹问不妨。

丈人昔日经行处,草暗苔荒四十春。谁倚高寒访陈迹,璇题宝墨一时新。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金屑檀槽玉腕明,子弦轻撚为多情。只愁拍尽凉州破,画出风雷是拨声。

昔君弱冠我犹儿,黄卷青灯茅屋西,父对人谈称卫玠,母因客过器王珪。别来阴寄尺书鲤,梦里时亲日角犀。风快偶然翔短翼,不应鸿鹄久卑栖。

先樯之功,神实称首。以耜以末,俶载南亩。列籍皇坟,亿世是守。何以守报,爰洁兹酒。

盛夏万物当长养,骄阳不雨谁为忧。天无纤云野赬色,草木焦卷如经秋。南阳太守自引咎,不以天时为怨尤。斋精洁虑祠望内,僚属奔从无停輈。谩取诗言占离毕,徒依风俗验鸣鸠。忽闻郡北直百里,岑岑岐笠藏灵湫。持牲遣吏诣其下,俎豆未辙升阴虬。电光划划遶岩壁,雷声隐隐生山陬。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处士风流不并时,移家相近若依依。夜凉一舸孤山下,林黑草深萤火飞。

闭门无著只疏慵,谩出留连与众同。柳却有情愁落日,花惟能笑谢东风。恨无日到三春外,尽看人狂六极中。泛泛相逢且相笑,久将吾道付穷通。

默默融融内自观,纷纷藉藉外何关。托言鹏化未为大,相与鸢飞方是閒。万古乾坤全易上,四时风月小诗閒。天寒一步不轻动,只为梅花费往还。

君居楚尾妾吴头,咫尺天涯作许愁。多谢有情江上月,夜深分照两家楼。

凉风飒彫年,遥昔耿多虑。冽冽寒螀鸣,离离客鸿度。之子怀茂器,有志康庶务。未蒙徐乐召,方感董生遇。道局骏愿违,絃絙危响赴。此际怊怅情,偕之岁云暮。

仰观山模糊,俯视山历历。见卑不见高,此恨通今昔。观者笑且言,画手非用力。安知画工心独苦,世上悠悠几人识。君看白練飞,杳不见来迹。疑从九霄中,直下姿喷激。六月天无风,大暑铄金石。此景独清凉,飞雪洒石壁。此岂银河翻,馀派堕空碧。抑岂龙门决,洪波注八极。方知画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