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秋闺)

庭梧叶密未惊秋。
风雨潇潇特地愁。
愁绪如丝无尽头。
思悠悠。
怅望王孙空倚楼。

作品评述

诗词《忆王孙(秋闺)》是宋代仲并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庭内的梧桐树叶虽然密集,但还未被秋风吹动。风雨潇潇,似乎特意带来愁思。愁绪像丝线一般无尽。思念之情苍茫无边,望着空寂的楼台,怅然不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忆思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庭院中的梧桐树叶和风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之情。梧桐树叶密集而未被秋风吹动,暗示了秋天虽然已经到来,却未带来应有的凋零和寂寥。而风雨潇潇,更增加了一种特殊的忧愁氛围,使诗人的愁思更加深沉。愁绪如丝无尽头,表达了思念之情无边的意味,使人感到情感的深邃和无限。最后,诗人怅然望着空寂的楼台,似乎在怀念一位叫王孙的人物,道出了内心的失落和孤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优美,用字便于理解,形象生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自己深邃的情感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闺怨之思和离情的苍茫悒郁。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人物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入心灵的感慨和忧伤。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诗词推荐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白移听两榻,且上倚云亭。

王孙

为鱼实爱泉,食辛宁避蓼。人生既相合,不复论窕窕。沧海良有穷,白日非长皎。何事一人心,各在四方表。泛若逐水萍,居为附松茑。流浪随所之,萦纡牵所绕。百龄颇跼促,况复迷寿夭。芟发君已衰,冠岁予非小。娱乐不及时,暮年壮心少。感此幽念绵,遂为长悄悄。中庭草木春,历乱

王孙

桐叶霜乾,芦花风软,晓来一色新秋。碧光无际,良夜月明楼。瑞应长庚入梦,钟奇秀、特产贤侯。堪夸处,雄姿英发,连箭射双雕。回头。思往事,皂囊三进,豪气冲牛。记前回凤诏,空下南洲。冷笑浮云坠甑,鲈鱼美、归老扁舟。祝君寿,青山不尽,绿水自悠悠。

王孙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王孙

老树槎枒只一花,气条亦不放横斜。无风无雨无烟月,独立人间莫怨嗟。

王孙

荐士今谁有古风,不论疎戚与穷通。怜渠报国河南尹,愧我无私第五公。

王孙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

王孙

大谢文经长公,观妙有广之风。君今玄文白首,肯夸乡里儿童。

王孙

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檀。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

王孙

矍铄精神鬓未斑,翛然清坐对云山。儿孙满眼生涯足,赢得壶中日月閒。

王孙

茅屋三间槿作篱,白头婆子葺冬衣。儿童饱饭黄昏后,短笛横吹唤不归。

王孙

荷屋老子僧中龙,平生眼里无诸公。莫年愈觉气深稳,木寒霜净天无风。朅来精进复精进,焚香却扫大圆镜。数十万偈堆如山,从头一唱一加敬。波澜散入诸子中,华藏海与川源通。秋毫茧纸快收拾,百城烟水行无穷。善财再见文殊日,一臂黄金摩顶讫。选佛场中及第归,便是西来好消息。

王孙

月色半古寺,虫声杂疏钟。江城缭山色,星斗摇空蒙。徐行不自觉,徙倚树影中。忽然变烟雨,江上东南风。

王孙

一雨秋能好,连宵月迥明。百年今夕话,万里去年情。水满天相荡,山空人独行。蝉声发奇思,携酒未须倾。

王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王孙

瓦影鳞鳞荫曲塘,疏帘不下纵荷香。绿波乍识红妆面,未忍轻将比六郎。

王孙

不须举扇障西风,且付黄花一笑中。渐喜卢{皴去皮加兔}成两毙,仍愁蜂蚁起群雄。未能长策辕从北,果有真儒辙岂东。老我数奇何所用,快教儿辈学从戎。

王孙

那师万里走东南,性学精微闻两三。风月归来深体认,箪瓢自乐细沈涵。岩前静索龟图秘,蜀口惊呼蚁战酣。欲觅底寮整残断,峡天分借一屏岚。

王孙

太白山头月欲氏,鹊栖不稳绕枝飞。坐来客子浑忘倦,却听松声联翠微。

王孙

俎脍飞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尊。东南不可无斯乐,濡笔亲题第四园。

王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