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儿

风雨替花愁。
风雨罢,花也应休。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
拣溪山好处追游。
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作品评述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赏析

  有些作者擅长描写人物,虽只寥寥数笔,但因点出了人物的鲜明特征,一下子就把人物写活了。有些作者又善长于描绘景物,也不过那么三两笔,就把景物活泼泼地勾勒了下来。古代诗词中,以“游春”、“咏春”为主题的作品何止千百篇,但内容大多不外乎“伤春”“怅春”。赵秉文的这首《青杏儿》好就好在不与前人雷同,风格清新,语句明白如话,以白描的手法,本色天然,流畅自然,与古代众多的游春词相比,确实可谓别有一番清新的韵味。

  首句:“风雨替花愁”,语句凝炼,一个“替”字,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花的关切之情。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娇嫩的花儿该怎么办呢?它们怎堪风雨的摧残呢?多情的词人不免“替”花儿深深地担忧。

  “风雨里,花也应休”,想来当肆虐的狂风暴雨过后,遍地残红,花期也该成为过去了吧。花开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赏花人、惜花人,也就在这花飞花谢、春去春来中白了少年头。所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如流水,莫负春光啊,这也是“劝君莫惜花前醉”的缘故。词的上片写至此处,不由使读者与词人一起生出几许怅惘悲伤之感。

  然而,《青杏儿》的作者却不想用更多的悲凉、迟暮感来感染读者。笔调轻轻一转,“乘兴两三瓯”,意境立刻由沉闷、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莫惜”深化为“乘兴”,揭示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要尽情享受。两三盏渍酒,听江山清风,观山间明长,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是这样的美妙,人们啊,要“拣溪山好处追游”得欢愉时且欢愉,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只要胸襟豁达,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春天永远常在,春光永远无限!这是多么豁达的胸襟,多么美美好的人生感触,愿每人心中都似春光常驻!

  这首词上下片对比鲜明,一路读来,不禁令人心胸豁然开朗,豪情满怀。更为难得的是语言通俗易懂,又不流于俗白,可见作者的确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作者介绍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赵秉文的介绍

  赵秉文(1159-1232)金朝文学家、理学家。字周巨,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登进士第,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赵秉文生性好学,诗文书画皆工,在当时颇有文名。其散文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以周程理学为主,宣扬仁义道德性命之说。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善草书。著作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等。

  赵秉文在书法上与同时代的党怀英、王庭筠、赵沨齐名,但赵秉文的书法早年却是取法只比他长八岁的王庭筠。王庭筠是米芾的外甥,大约“近水楼台先得月”,书法学米芾,并很得形神,时人甚至誉王庭筠书法“不在米元章之下”。

赵秉文的成就

文学
  赵秉文“历五朝,官六卿”,朝廷中的诏书、册文、表以及与宋、夏两国的国书等多出其手。他所草拟的《开兴改元诏》,当时闾巷间皆能传诵。他学识广博,著有《易丛说》、《中庸说》、《扬子发微》、《太玄笺赞》、《文中子类说》、《南华略释》、《列子补注》等,且兼善诗文书画。金人刘祁称他“平日字画工夫最深,诗其次,又其次散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元好问称他“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前后主文坛四十年之久,成为金朝末期“文士领袖”。晚年逢金朝衰乱,以禅学求慰藉。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传世,另有《道德真经集解》收录在道藏中。

书法
  赵秉文在书法上与同时代的党怀英、王庭筠、赵沨齐名,但赵秉文的书法早年却是取法只比他长八岁的王庭筠。刘祈《归潜志》云:“赵秉文幼年诗与书皆法子端(王庭筠),后更学太白、东坡,字兼古今诸家学,及晚年书大进。诗专法唐人,魁然一时文士领袖,自号闲闲居士云。”元好问《中州集》谓赵秉文“工书翰,字画有晋魏风调,草书尤警绝”。

藏书
  官翰林修撰,南渡拜礼部尚书,作《遂初园记》:“老屋数楹,名其庄曰‘归愚’;闯户而入,名其堂曰‘闲闲’。堂之两翼,为读易思玄之所。少南,竹柏森翳,有亭曰翠真。又南,花木丛茂,有亭曰伫香。……稍西,临眺西山,台之名曰悠然。其东,丛书数千卷,蓄琴一张,庵曰‘味真’。闲闲老人得而乐之。玄易书数册,吟讽终日。有客来,则接之,焚香宴坐。”抄录古文,至老不衰,两目昏然不已,所积甚富,上至六经,以及庄老、医药、浮屠等。

诗词推荐

种树莫种垂杨枝,结交莫结轻薄儿。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君不见昨日书来两相忆,今日相逢不相识。不如杨柳犹可久,一度春风一回首。

杏儿

积雪闲山路,有人到庭前。云是孟武昌,令献苦雪篇。长吟未及终,不觉为凄然。古之贤达者,与世竟何异。不能救时患,讽谕以全意。知公惜春物,岂非爱时和。知公苦阴雪,伤彼灾患多。奸凶正驱驰,不合问君子。林莺与野兽,无乃怨于此。兵兴向九岁,稼穑谁能忧。何时不发卒,何日

杏儿

戏将鹖弁博缁衣,般若丛中剩作痴。鹅颈肯为罗隐笑,鸡林能辨乐天诗。好从休处求安逸,莫向閒中觅住持。觉际湖山最佳趣,藕花洲渚菊东篱。

杏儿

著林仙叟,梦境炊得,才香还觉。回首渺,觚棱何处,云与商量浮计小。矮矮屋、半弓来闲地,也著三花两草。沸眼底、鞭风笠雨,不满茶边一笑。寿骨奇耸神清峭。散人装、游戏尘表。帘昼永、长留雅伴,吟唾宽飞潇洒料。最好是、瑟和琴同调,眉里相看耐老。更绿草、孙枝可意,谱得家

杏儿

维师尚父,四覆分封。灵神峻密,祀事寅恭。萧芗祗荐,飚驭排空。如嵊如式,福禄来崇。

杏儿

陌上秋风动酒旗,江头丝竹竞相追。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绣毂尽为行乐伴,艳歌皆属太平诗。微臣幸忝颁尧历,一望郊原惬所思。

杏儿

青阳少府笔如椽,袖出骚人体物篇。往昔上林推蜀客,后来赤壁有坡仙。自言避地侨江表,谁诵凌云向上前。萤雪一生家万里,汉庭给札定何年。

杏儿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杏儿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人行损绿苔。妍日渐催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灩杯。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杏儿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杏儿

光阴迅速,暑往寒来,俄然又报新年。物换形移,都被暗里催残。谁省人人越旧,改青春、皓发苍颜。误虚过了,似落花飞絮,逝水无边。若也回光返照,运灵枢一撞,击碎双关。耀海玄珠,煌焰接昆山。宝性因明贯体,换凡躯、养就仙丹。玉辰显,向中天游奕,物外け然。

杏儿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後期何日是,寄书尘见雁南征。

杏儿

我爱东坡句法乃,治平双涧昔经游。曾吟滴翠衣裘湿,请借佳名榜画楼。

杏儿

满袖归来天桂香,紫泥重降旧书堂。自怜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怪石尽含千古秀,奇花多吐四时芳。何人更肯追高躅,唯有樵童戏藓床。

杏儿

恩予琳宫庇病身,闲中得近酒杯频。偶成五老追前会,仍喜三公作主宾。欢兴到来歌自发,吝情消尽语皆真。时人不用惊疏放,同是义皇以上人。

杏儿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杏儿

静看从衡士,番成买卖儿。禁中惊战鼓,城上出降旗。魏操非无汉,唐渊不有隋。从兹更革后,宁复太平期。

杏儿

金榜前头无是非,平人分得一枝归。正怜日暖云飘路,何处宴回风满衣。门掩长淮心更远,渡连芳草马如飞。茂陵自笑犹多病,空有书斋在翠微。

杏儿

太宇星津曲,灵葩帝囿中。丹房忽三出,宝艳更双融。采绚仙囊露,香翻沛筑风。柔祇宁爱宝,元化自为工。草让中唐瑞,兰嗤下畹丛。甘泉宸象洽,无独赋青葱。

杏儿

粤国无诸故垒催,吐吞江海亦雄哉。峰峦叠叠青螺髻,翠幄重重锦绣堆。破浪乘风浮战艦,荒烟落日傍龙台。倦游已喜瓜期近,立马沙边更几回。

杏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