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
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作品评述

《立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施枢。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彩胜飘春上鬓蓬,
倚栏一笑问东风。
青青柳眼梅花面,
才染阳和便不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热切期盼和对生命的憧憬。

赏析:
首句“彩胜飘春上鬓蓬”,描写了春天的气息飘扬在人们的鬓角上,意味着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充满了整个世界。这里的“鬓蓬”指的是头发,借以表现春天的繁花似锦,美好而多彩。

接着一笑问东风,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期待和向往。春风是带来温暖和生机的象征,诗人在倚栏之际,轻松地向春风询问消息,暗示他对春天的欢欣和期待。

下两句“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和与之相应的人的容颜。诗人用“青青柳眼”和“梅花面”来形容人的容貌,表达了春天的青翠和美丽。而“才染阳和便不同”则意味着只有经历了春光的洗礼,人的容颜才会焕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形象和人物的描写,将春天的美好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愉悦和温暖的感觉。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和表现力。整首诗节奏流畅,意境清新,展现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诗词推荐

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不惮驱驰半驿间,劝耕聊复到禅关。耳根暗泻潺潺水,眼界横陈叠叠山。已喜新来春事好,还嗟老去世涂艰。洪崖幸尔心相契,此后何妨数往还。

士为欲心缚,蜗牛粘壁枯。荣华不盈睫,咎责弥八区。不有君子人,中流谁一壶。公怀天台秋,夙昔廊庙须。南宫接东观,并辔骖天衢。幽忧肠内热,慷慨涕濡缕。拜疏上虚皇,诵言折奸愚。肝脑非己物,宇宙须人扶。恭惟天王圣,肯使善类孤。一朝拥麾盖,自诡歌袴襦。黟歙股肱郡,新安

吾侪之生乙巳年,达者寥寥穷比肩。退士一生藜藿食,散人万里江湖天。忍贫不变我自许,挟术自营君岂然?一事尚须烦布策,几时能具钓鱼船?

地僻广乾坤,身闲多月日。耕鉴太古民,天然自淳质。未怒泥神仙,阅世自长长。日用饮食馀,帝力我何有。修竹三径幽,青山四时好。何须万间厦,一廛可娱老。园柑结新实,篱菊开晚花。旋篘瓮头酒,不负老年华。田夫与野老,一笑相逢迎。只说桑麻事,安知市朝争。年年愿今日,有酒

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

手麾白羽{?建}晨出夷关。夷关春始开,行旅多欢颜。笑掬青涧流,为洗瘴疠残。浮云引征佩,共结轻阴还。前登忘险疲,凭高眺林峦。却忆征南幕,溟濛海雾间。

天将一雪净乾坤,便恐汤泉亦不温。瑶草忽生无种子,梅花寒损要温存。清游未到先回棹,高卧何如且闭门。珍重故人贻妙语,追还正始最初元。

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闲见一人行。

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映霞旅雁随疏雨,向碛行人带夕阳。边骑不来沙路失,国恩深后海城荒。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贵主和亲杀气沉,燕山闲猎鼓鼙音。旗分雪草偷边马,箭入寒云落塞禽。陇月尽牵乡思动,战衣谁寄泪痕深。金钗谩作封侯别,劈破佳人万里心。

三昧游深慈,结宇依苍崖。猛虎伏嵬阁,拔箭非忘骸。穷兽虽覆车,危雀犹投怀。况我见已志,而彼犹其侪。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

湖堤疏瘦水杨柳,村舍殷红山石榴。推户本来随意入,乞浆因得片时留。

姑山糠秕铸尧舜,铁拐刀圭度吕钟。结裹诸君成禹孟,可能不是老夫功。

贪著是凡夫,不革是老卢。老卢今古在,迷背自涂糊。

罨画溪头春水生。铜官山外夕阳明。暖风无力小舟横。万事悠悠生处熟,三杯兀兀醉时醒。杏花杨柳更多情。

仲辛肆事展明堂,磬管锵鸣更令芳。苍璧肃阵勤圣主,二觞嘉荐属认皇。云车天上纷纷下,月鉴庭中穆穆光。八举亲祠俱响答,吾皇诚意感穹他。

杨广山头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

一抛蓑笠雪溪舟,八载梁州复益州。才破繁华海棠梦,又惊摇落井梧秋。晓班无复趋行殿,晚境惟思老寝丘。病肺经旬疏酒盏,愁来惟是上南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