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哭公实(其三)》
拼音和注音
bái rì zhōng yuán duò , gāo qiū dà hǎi hu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原:(名)历史上通称我国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白日:1、白天2、太阳3、泛指时光
大海: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实沈其尔祟,单阏乃为灾。
偃蹇非关病,文章未尽才。
他人纷项领,之子渺尘埃。
白日中原堕,高秋大海回。
自逢双鹤至,谁叱五羊来。
欲挂延陵剑,风雷不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