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宾墨竹四首

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不是画师即诗客,可能收拾与人看。

作品评述

《李仲宾墨竹四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篇。这组诗描述了李仲宾以墨竹为题材的四幅画作。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渭川千亩入毫端,
子美临风野色寒。
不是画师即诗客,
可能收拾与人看。

译文:
渭川千亩景色尽收画笔之中,
子美在风中观赏着冷寂的田野。
既非画师亦是诗客,
或许会整理作品与人分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仲宾所画墨竹的壮丽景色。墨竹的画作占据了渭川广阔的田野,且这种景色被完美地呈现在画笔之间。诗人以子美之名,赋予了画作观赏者的身份,他在寒冷的风中静静欣赏着这幅作品。诗人表达了作品既可称为出色的画作,也是诗人所钟爱的对象。这幅画作可能会被整理好并与他人分享,无论是以画作的形式还是以诗歌的形式。

第二首:
远静清虚晴雪秋,
重纤浓细映云流。
画成卷轴诗成册,
谁向人间问根由。

译文:
遥远宁静的清虚之地,晴朗的秋天下雪,
轻重纤细的竹影映照着流动的云彩。
画作成卷轴,诗篇成册,
谁会来询问这其中的缘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清幽的清虚之地为背景,描述了墨竹的画作。在宁静的秋天下雪时,竹影映照着飘动的云彩,展现出竹子的轻盈和细腻。诗人认为这幅画作可作为卷轴展示,诗篇则可以编成一册。然而,诗人思索着,谁会来询问这幅画作和诗篇背后的由来和意义。

第三首:
独笑须臾不可见,
多情无奈自称贫。
唯应静倚竹林下,
月明风露共清辰。

译文:
独自一人微笑,片刻间无法被察觉,
多情却不得不自称贫穷。
只应该静静依靠在竹林下,
月明、风露与清晨共同降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独自微笑的形象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他的微笑是如此短暂,几乎无法被人察觉到。诗人自称贫穷,表达了自己的多情之情不被人理解。他只能静静地倚在竹林下,享受月明和清晨带来的宁静和清新。

第四首:
自怜春尽强登临,
竹影纤纤雨未晴。
翠色已分空山外,
一声风竹一声声。

译文:
自我怜悯,春天已过,我仍坚持登临高处,
竹影纤细,雨水仍未停歇。
翠绿的色彩已经延伸到空山之外,
随风响起的是竹子和风声交织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自己的努力的自我安慰。春天已经过去,但他仍然坚持登上高处,欣赏竹子的美景。竹影如丝般纤细,雨水还未停止。翠绿的竹子的色彩延伸到遥远的山外,与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声音。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雨水和风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持追求。

总的来说,方回的《李仲宾墨竹四首》以墨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的景色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描绘竹子的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使这组诗词更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两君霜夜两相过,有酒无希争奈何。蛤蜊买得虽不多,百枚包以一枯荷。呼奴再濯清泠波,玉石磊落声相磨。乾薪烈焰稍骈罗,暴殄天物真烦苛。闭关拒敌难挥戈,划然双辟如嘘呵。天然甘露贮玉窠,不须易牙为调和。争先贾勇手自拿,莫笑擎盘无翠娥。釪明肉净绝泥沙,弃掷顽壳如投梭。

远泛飘然一苇轻,水天上下镜无尘。自从碧眼胡归后,著脚那知是甚人。

叠石初成得赐环,未应苔藓上苍颜。据鞍华岳旌旄里,回首淮山梦想间。烽火日传西塞静,丘陵应伴壮心闲。终南太白皆公有,肯向庭中更作山。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界开日影怜窗纸,穿破苔痕恶笋芽。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谢公未是深沉量,犹把输赢局上夸。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妙处难传,明明像先。光凝雪月,秋连水天。百亿分身随应事,更嫌何处不周旋。

陶公爱佳节,对菊愁空杯。日晏东篱下,竟见白衣来。今君亦嗜饮,复有伊人才。惜无王江州,黄花徒自开。

雁塞说并门。郡枕西汾。山形高下远相吞。古寺楼台依碧嶂,烟景遥分。晋庙锁溪云。箫鼓仍存。牛羊斜日自归村。惟有故城禾黍地,前事消魂。

远水悠悠静,孤樯袅袅迟。草深春已后,麦秀日长时。聚语条桑妇,行歌拾穗儿。年丰随处乐,飘泊我何为。

初阳古洞敞三扉,忆昨题诗坐翠微。缑岭已骑孤鹤去,鼎湖无复一龙飞。坛前竹浪云连屐,石上松涛雨湿衣。翻架残书风策策,满庭黄叶旅人归。

九衢车马尘,不染了空人。暂舍中峰雪,应看内殿春。斋心无外事,定力见前身。圣主方崇教,深宜谒紫宸。

离离新田,其下流水。孰知其初,灌莽千里。其南背江,其北逾淮。父抱子扶,十百其来。其来仆仆,镘我新屋。赵侯劬之,作者不饥。岁仍大熟,饱及鸡鹜。僦船与车,四鄙出谷。今游者处,昔止者流。维昔牧我,不如今侯。侯来适野,不有观者。税于水滨,问我鳏寡。侯其归矣,三岁于

水国微茫境不凡,箨冠萝带芰荷衫。云归洞口鹿常卧,叶落巢门鸟自衔。采药道人过峭壁,汲泉童子下层岩。名山书卷封题处,多少烟霞护玉函。

笊篱木杓,钱贯桶索,说妙谈玄俱是错。清平鼻孔塞乾坤,天下衲僧无处摸。明来握土成金,悟去百草皆药。拗折俱胝指头,踏断赵州略彴。平常一句用无穷,限量知见徒斟酌。

心处中虚治五官,特来能应固非难。移忠益本居家孝,阅暑知曾历岁寒。父子赓歌真内乐,弟兄分职赖居安。何妨菽水为欢养,会有时来韶赐餐。

小庵摩腹独彷徉,俗事纷纷有底忙?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经纶正复惭伊传,杂驳犹能陋汉唐。卷尽残书窗已晚,笑呼童子换炉香。

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金缕檀心更天巧。算同时、虽有似火红榴,争比得、淡妆伊家轻妙。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可惜生教生闽峤。这消息、纵使移向蒸沈,终不似凭栏,披襟一笑。若归去长安诧标容,单道胜、酴醿水仙风貌。

寰宇定,四海奉文思。书轨混,梯航凑,共戴昌期。稽古典、方咏京坻。耕籍丰民稼,敦本农时。陈羽卫、日月旌旗。衮冕次坛壝。帷宫宿设,梐枑相差。穆清端拱,星毕照罘罳。良宵永,为民广洽,庞褫奏、行漏昭庭燎,铙吹鼓曾颸。百神拥卫斗东移。明发俨皇仪。手揽洪縻。丰年万亿与

家书写罢报平安,酒坐围红且醉观。别后双溪春色散,应无卖镜去寻官。

苍茫望落景。羇旅对穷秋。赖有南园菊。残花足解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