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宾墨竹四首

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不是画师即诗客,可能收拾与人看。

作品评述

《李仲宾墨竹四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篇。这组诗描述了李仲宾以墨竹为题材的四幅画作。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渭川千亩入毫端,
子美临风野色寒。
不是画师即诗客,
可能收拾与人看。

译文:
渭川千亩景色尽收画笔之中,
子美在风中观赏着冷寂的田野。
既非画师亦是诗客,
或许会整理作品与人分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仲宾所画墨竹的壮丽景色。墨竹的画作占据了渭川广阔的田野,且这种景色被完美地呈现在画笔之间。诗人以子美之名,赋予了画作观赏者的身份,他在寒冷的风中静静欣赏着这幅作品。诗人表达了作品既可称为出色的画作,也是诗人所钟爱的对象。这幅画作可能会被整理好并与他人分享,无论是以画作的形式还是以诗歌的形式。

第二首:
远静清虚晴雪秋,
重纤浓细映云流。
画成卷轴诗成册,
谁向人间问根由。

译文:
遥远宁静的清虚之地,晴朗的秋天下雪,
轻重纤细的竹影映照着流动的云彩。
画作成卷轴,诗篇成册,
谁会来询问这其中的缘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清幽的清虚之地为背景,描述了墨竹的画作。在宁静的秋天下雪时,竹影映照着飘动的云彩,展现出竹子的轻盈和细腻。诗人认为这幅画作可作为卷轴展示,诗篇则可以编成一册。然而,诗人思索着,谁会来询问这幅画作和诗篇背后的由来和意义。

第三首:
独笑须臾不可见,
多情无奈自称贫。
唯应静倚竹林下,
月明风露共清辰。

译文:
独自一人微笑,片刻间无法被察觉,
多情却不得不自称贫穷。
只应该静静依靠在竹林下,
月明、风露与清晨共同降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独自微笑的形象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他的微笑是如此短暂,几乎无法被人察觉到。诗人自称贫穷,表达了自己的多情之情不被人理解。他只能静静地倚在竹林下,享受月明和清晨带来的宁静和清新。

第四首:
自怜春尽强登临,
竹影纤纤雨未晴。
翠色已分空山外,
一声风竹一声声。

译文:
自我怜悯,春天已过,我仍坚持登临高处,
竹影纤细,雨水仍未停歇。
翠绿的色彩已经延伸到空山之外,
随风响起的是竹子和风声交织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自己的努力的自我安慰。春天已经过去,但他仍然坚持登上高处,欣赏竹子的美景。竹影如丝般纤细,雨水还未停止。翠绿的竹子的色彩延伸到遥远的山外,与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声音。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雨水和风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持追求。

总的来说,方回的《李仲宾墨竹四首》以墨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的景色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描绘竹子的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使这组诗词更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桃叶园林风日好。曲径珍丛,处处闻啼鸟。翠珥金丸委芳草。袜罗尘动香裙扫。片帆乘风东流早。每话长安,引领犹西笑。离索年多故人少。江南有雁无书到。

方喜云油布,俄闻叶螣生。田神何纵虐,稼政自非明。颍凤那充食,吴牛已绝耕。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

邂逅今年得若人,翛然不染庾公尘。思幽屈子歌山鬼,语妙陈王赋洛神。初接笑谈忘老惫,熟观风度爱清真。花时飞尽频行乐,莫学衰翁睡过春。

月娥树上赤花香,羽帐琼楼子夜长。玉兔白蛙身不老,水银一臼结玄霜。

渭川未暇栽千亩,庭槛聊须种数根。敢爱深秋群木脱,独欺风雨战黄昏。

病来佳兴少,老去旧游稀。笑语纵横作,杯觞络绎飞。 ——裴度清谈如水玉,逸韵贯珠玑。高位当金铉,虚怀似布衣。 ——刘禹锡已容狂取乐,仍任醉忘机。舍眷将何适,留欢便是归。 ——白居易凤仪常欲附,蚊力自知微。愿假尊罍末,膺门自此依。 ——李绅

秋光浓欲滴,结束东篱花。糁糁纷点缀,戢戢相参差。渊明太好事,言乐酌流霞。谁云制颓龄,为与霜争华。映水开芙蓉,丽色如春葩。谩以拒为名,青女不能加。持此问渊明,何乃吝齿牙。门外风如箭,黄落满天涯。

飞雪年年似故人,相逢真味一番新。别来莫问尘寰事,鬓色几如雪色匀。

言念将别。睹物伤情。赠尔话言。要在遗名。惟此遗名。可以全生。

凉秋佳夕天氛廓,河汉之涯秋漠漠。月出未出林彩变,幽人露坐方独酌。自歌新词酒如空,天星下饮觥船中。忽思李白不可见,夜半乔木摇西风。百年佳月几今夕,忧乐相寻老来疾。琼瑶满地我影横,添酒赋诗何可失。

於赫帝命,应天顺人。亭育品汇,宾礼百神。洪基永固,景命惟新。肃恭孝享,祚我生民。

移枕出幽幌,披衣步前楹。秋容草木静,晓气烟云轻。蝉噪宿露滴,雁飞朝霞明。尘心幸未动,聊此纳余清。

明月青松枝,幽人岩下步。劝君早归来,草头已多露。

闻醉金陵酒,高歌李白楼。书来牛渚夕,赋罢凤台秋。径竹裁青简,江花照绮裘。从来何水部,头白尚风流。

春树江东。吟正远、清气竟入崆峒。问余栖处,只在缥缈山中。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且扶筇。倦游万里,独对青松。行藏也须在我,笑晋人为菊,出岫方浓。淡然无心,古意且许谁同。飞符夜深润物,自呼起苍龙雨太空。舒还卷,看满楼依旧,霁日光风。

云收雾敛,过一番疏雨,秋容新沐。月满巴山天似水,满眼祥云飞扑。一点长庚,瑞腾光彩,独照梅仙屋。十洲三岛,有人初降凡俗。长怪李白疏狂,骑鲸一去,千载无人逐。也解重来应尚欠,多少人间传曲。只怨君王,促归批诏,夜对金莲烛。蓬仙日醉,不知海岛桃熟。

破艇争划忽罢喧,野童村女闯篱边。令人说著苏堤路,花满清明画鼓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