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作品评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诗意:
这首诗词以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酒时所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苏轼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乌菱和白芡这两种水生植物,表达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漠视态度。他认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只是浮华世界的繁杂琐事。他使用了“乱击”来形容这些植物,暗示了纷繁复杂的世界,以及他对其中喧嚣纷扰的态度。

然后,苏轼回忆起他曾经参观过的灵观,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使他感到宁静和宽慰。这个灵观可能象征着精神世界或内心的自由。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中,他感到自己陷入了困境,无法逃离。他使用了“滞留江海”一词来表达对于自己被世俗所束缚的无奈之感。

最后一句“得加餐”表明他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中仍然能够获得一些追求和满足,尽管是有限的。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片刻安宁和满足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他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繁杂纷扰的世界和自己在其中的困顿。他对物质财富的不重视,以及对内心追求宁静与自由的渴望都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反思。整首诗词充满了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探索,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思考。它表达了一个文人士人在纷繁世俗中的矛盾心境,同时也是苏轼自身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抒发。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一舸寒江上,萧萧两鬓华。不唯伤道路,终恐委泥沙。宿雨添山霭,秋风起浪花。故人应念我,梦里劝还家。

雨后泉淙水乐,诗成目送孤云。寄兴西湖南北,忘年丘壑松筠。

人家一样卷湘帘,惹起新愁到酒边。久客不知诗瘦损,小楼孤倚月娟娟。

范生有约登翠微,天台雁荡余当归。山中鹤翎堕仙氅,秋风赠我逍遥衣。衣作逍遥游,歌酬缥缈句。江帆昨泛东西九,洞府微茫在烟树。张公乘驴出溟渤,青山迸作神仙宅。幽径杳相迷,颠崖险如瑽。七日混沌开,千年人世隔。一窍深悬窈窕天,万奇乱斗玲珑石。药田丹灶苔花深,石床冷卧

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眼明见此幽栖地,却恨吾庐已太奢。

足历黄州百叠山,更无平地只冈峦。物皆枯稿非人世,石最崔嵬是马鞍。畏日流金红艳艳,乱沙堆雪白漫漫。崎岖出尽聊休息,喜有松声六月寒。

娥江道上欲三更,垣屋参差闭月明。倚柂赋诗无杰思,断肠分付棹歌声。

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夜深人散万籁息,独对清影凭阑干。一声长啸肃天宇,知是餐霞御风侣。多生曾结香火缘,邂逅相逢意相语,翛然洗尽朝市忙,直疑身在无何乡。回看往事一破甑,下视举世俱亡羊。嗟予局促犹轩冕,知是庐敖游未远。

客游倦旅思,憩驾陟崇墉。元凯标奇迹,安仁擅美踪。远近浊河流,出没青山峰。伫想空不极,怀古怅无从。

倦赋从军咏式微,山斋重此理松扉。春来园圃朱樱遍,霜后盘飧绿芋肥。瓶锡时邀高士驾,台缁多学野人衣。白莲诗社方求友,喜得支公与共归。

风为幄,云为盖。满堂烂,神既至。纷醉饱,锡以雨。百川溢,施沟渠,歌且舞兮。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云奔浪卷入帘钩,说著坡仙万户侯。剩觉足山看不足,几番烟雨上楼头。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摊书志尚友,咄咄心如痴。上言思尧舜,下言商龙夔。搜奇日有富,得句中自怡。家人问产业,即曰非所知。

四围碧玉绕盘河,六月此为安乐窝。且喜身心客清净,但愁岁月为消磨。洞门开辟元无锁,暑气羞惭自倒戈。只要人心明内外,红尘取此本无多。

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莺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娇慵未洗匀妆手,闲印斜红。新恨重重。都与年时旧意同。

洽礼既陈,谐音具举。有条斯牲,孔硕为俎。维帝居歆,介我稷黍。乐哉有秋,翳神之枯。

报本之记,载于申令。灵坛昭告,神既来听。入彼豆笾,精诚斯声。实惟岂年,农天之庆。

若稽古至三万,道德经亦五千。俗学见皮肤止,圣处非口耳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