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乐著作送酒

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
万斛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
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浊世纷纷肯下临,梦寻飞步五云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

作品评述

《次韵乐著作送酒》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少年多病怯杯觞,
年轻时常因病而害怕饮酒,
老去方知此味长。
年老之后才懂得酒的滋味久长。

万斛羁愁都似雪,
千斤万斛的忧愁都如同积雪一般,
一壶春酒若为汤。
但要一壶春酒如汤饮用。

次韵乐著作天庆观,
以次韵与《乐府杂录》中的《天庆观》相和,
醮浊世纷纷肯下临。
祭祀浊世纷纷的人们肯定会参与其中。

梦寻飞步五云深,
追寻梦境飞步至五云之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
却无缘登上通明殿。

只许微闻玉佩音。
只能微微听到玉佩的音响。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身经历和感悟为基础,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感慨。诗人在年轻时因病而对酒敬而远之,但到了年老之后才明白酒的滋味久长。诗中的“少年多病怯杯觞”和“老去方知此味长”呈现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经历的转变。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世态炎凉。他用“万斛羁愁都似雪”来形容心中沉重的忧愁,同时通过“一壶春酒若为汤”的意象,表达了对于一份温暖和慰藉的渴望。

在第二部分,诗人以次韵与《乐府杂录》中的《天庆观》相和,表达了对于祭祀仪式的向往和对于纷纷浊世的思考。他希望能够参与祭祀活动,却无法登上通明殿,只能微微听到玉佩的音响,展现了对于高远理想的无奈和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充满了苏轼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年轻与老去、病痛与滋味、羁愁与温暖的对比,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人生感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很精彩。通过使用“杯觞”、“春酒”等意象,诗人将酒与人生经历相联系,表达了对于人生滋味的思考。同时,用“万斛羁愁都似雪”这样生动的比喻,将内心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通过对于祭祀仪式和通明殿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于高远理想的向往和无奈。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感悟和情感,又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思考。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诗人才华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力,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赏的宋代佳作。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先知老嫩辨精粗,又识寒酸与富腴。要落前人旧窠臼,也须作我大规模。英豪好是不缘酒,妥帖岂须由捻须。最好尧夫击坏集,胸中间气一毫无。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野迥山空风撼铎,孤坟寂寂春光薄。谁问布袋事有无,水自东流日西落。

富贵良非愿,乡关归去休。携琴已寻壑,载酒复经丘。翳翳景将入,涓涓泉欲流。老农人不乐,我独与之游。

五齐洁,九牢硕。梡橛循,罍斝涤。进具物,扬鸿绩。和奏发,高灵寂。虔告终,繁祉锡。昭秩祀,永无易。

漫漫夜气万山深,风露高寒天宇清。檐月窥人惊白发,炉烟凝坐悟黄庭。挑灯看剑心犹壮,欹枕听泉眼独醒。毁誉不公随好恶,试观陸羽煮茶经。

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凭君劝一醉,胜与万黄金。把酒思闲事,春娇何处多。试鞍新白马,弄镜小青娥。掌上初教舞,花前欲按歌。凭君劝一醉,劝了问如何。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金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璇台插中天,乾坤发端倪。荆榛夹险道,自古谁攀跻。嘉予二三友,乘兴同杖藜。行行陟其巅,一榼手自携。上摩白兔宫,下蹑青云梯。傲睨群动间,太仓米一稊。俯瞰万家邑,户牖开蜜脾。群峦尽东骛,驶若万骥驰。马奏忽破碎,象岛尤瑰琦。杜鹃状雄尊,白鲤波连漪。视城横朱鸟,秀连

山立青冥外,人行紫翠间。小窗开木末,孤塔映江湾。平楚一何远,白云相与閒。我来不暇寝,冷坐对前山。

贵友高车照簪组,富友黄金轻粪土。二友方论富贵交,以漆倾胶入心腑。一朝金尽囊无馀,门前不见簪组车。贵人今车底似昔,早失黄金旧时客。由来结交要势均,一轻一重难为人。滔滔世上耳馀辈,寂寥管鲍今埃尘。交情以势不以义,今日虽同明日异。君子结交自有持,贱贫富贵不我移。

文章足并汉西都,老大时时有著书。共叹微言追正始,不徒能赋似相如。代言方伫如纶诏,揽辔今乘刺史车。他日来归司帝制,未应褊狭效王舒。

覆楚雠韩势有馀,男儿遭遇更难如。偶成汉室千年业,只读圯桥一卷书。翻把壮心轻尺组,却烦商皓正皇储。若能终始匡天子,何必□□□□□。

人皆竞荣达,君独嗜编撰。廿载历中外,蹉跎寡青眼。朅来共为郎,相过每一莞。溪水鸣小筵,花林具薄馔。修礼或五浆,飧和讵一盏。直衷肩卫巘,博物跂郑产。鼯鼠涣群疑,竹书征脱简。伊余硁硁心,相得意何限。一朝江浦别,重觌杳未僝。春梦两悠悠,觉来泪痕潸。我闻天中山,青霞

老凤高栖雏凤飞,山林钟鼎各相宜。出门马首亭亭去,敛板胸中落落奇。颇忆浊醪过我夜,正愁碧草送君时。如何数日中年味,恰是今朝闻子规。

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楼。灵山顿离众,列宿不多稠。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窗闲二江冷,帘卷半空秋。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静增双阙念,高并五翁游。鹤梦生红日,云闲锁梓州。望空工部眼,搔乱广文头。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晓楼归下界,大地一浮沤。

凌晨有客来款门,盥栉下榻呼冠巾。怪生鹊喜绕庭树,迎客不但填河津。清尊湛湛开北牖,颐指市奴骏奔走。烹鲜煮饼罗朝盘,苜蓿阑干岂有无。一杯两杯叱先驱,群羊入梦撞瓮菹。三杯四杯舌底滑,阖坐牢辞辄投辖。共言卯饮夕不同,能使终日长冬烘。一朝便废一日事,除却投床百无技。

春风扬柳眉,春禽弄百舌。一片师归心,两处俱漏泄。不动步还家,习漏顿消灭。暗投玉线芒,晓贯金针穴。深固实幽远,无人孰辨别。惭愧可怜生,头头皆合辙。不念阿弥陀,南无乾屎橛。无智痴人前,第一不得说。

粗花染春日晒红,细绵披夏雪辊风。赤皇世界岭皆热,敕旨徵绵底痴绝。

冬令阴阴我独晴,世间寒暑本思成。玉珂金钥声中睡,无限山林入耳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