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夜色朝光两莫知,树间但见白差差。
江南到处名姝少,一律前村雪里词。

作品评述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梅花的美丽,展现了江南地区冬季的宁静和诗人对梅花的热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夜色朝光两莫知,
树间但见白差差。
江南到处名姝少,
一律前村雪里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冬夜的景色为背景,表现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在黑夜中观察着周围的景色,无法分辨夜色和晨光的交界处。在树林之间,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白色。这里的白色可能指的是梅花的花瓣。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卉,在江南地区尤其盛行。然而,诗人却感觉到江南地区名门闺秀的稀少,或许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相对较为贫寒。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片雪地中写出动人的诗篇。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夜中的景色,通过对夜色和晨光的模糊描绘,突出了梅花的纯洁和美丽。在江南地区,梅花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和高尚的品德。诗人通过将梅花置于雪地之中,将梅花的纯洁与江南地区冬季的寒冷相结合,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文学创作的向往。

总的来说,《和刘后村梅花百咏》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词语,描绘了雪夜中的梅花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并展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渴望。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合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诗词推荐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老怀郁郁苦难舒,忽报吾儿病已除。便觉身心无个事,万钱不抵一封书。

头戴花枝学后生。

岁岁春寒欲去时,麦牵蚕惹不放归。早知今晓犹差冷,未肯疏它旧裌衣。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久行迷汉历,三死毡衣裳。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掩抑大风歌,裴回

盎若阳和气,融融满太空。水涵春屿碧,林镂夕阳红。过尽桃花雨,吹来杨柳风。韶光晚尤媚,游兴浩难穷。

断桥疏竹带山幽,装点诗人觅句愁。多谢双鱼传尺素,绝胜斗酒得凉州。

湖海十年旧,林塘三亩余。静非谈者隐,贫胜富人居。列鼎亦何有,幅巾聊自如。犹应不独善,学子满阶除。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学道须到佛祖道不得处。若不如是,尽是依草附木底精灵,吃野狐涕唾底鬼子。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雨后人家菜麦香,旋涡流水乱横塘。青春未有阑珊意,付与游人处此忙。

着瓦霜威重,侵窗月色昏。相依纸帐梦,犹胜火炉蹲。伸脚三更稳,回头一笑温。温柔非老事,付与少年论。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父前行,子后随。不肖孙,愚且痴。三昧门,各自知。入深村,草离离。风前翻忆老杨岐。

各将财本去经营,上国如天好趁晴。未出门时先算帐,如何得到凤凰城。

瓜蔓已除垄,苔痕犹上墙。蓬蒿贪雨露,松竹见冰霜。卷幔天垂斗,披衣日在房。无诗叹不还,千古一潜郎。

登览兹山古到今,流传今有几何人。如今胜践悬知少,况有新诗为写真。

东南溪水来何长,若耶清明宜靓妆。南湖一吸三百里,古人已疑行镜里。春风来吹不生波,秀壁如奁四边起。蒲芽荇蔓自相依,踯躅夭桃开满枝。求群白鸟映沙去,接翼黄鹂穿树飞。我坐荒城苦卑湿,春至花开曾未知。荡桨如从武陵入,千花百覃使人迷。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