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帘幕风轻双语燕。
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作品评述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翻译及注释

翻译
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酒醉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还不知道情人早晚归来的确切消息,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

注释
①撩乱:纷乱,同“缭乱”。皎然《古别离》:“使我归梦兮撩乱。”
②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谢眺《新亭清别范零陵云诗》:“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③犹:还,仍。
④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⑤倚(yǐ):靠。
⑥抵死:总是,老是。
⑦平波:平缓而广漠的水流。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可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如烟的春雨和布满浓云的灰黯的天空,眼前的一切都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了,什么也看不见。“百尺”句,勾勒出闺妇倚楼怅望的痴情形象,朱楼而“百尺”,状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言登楼之频繁,盼归之殷切,怀人之情深,惆怅之浓重。“薄雨”句,再次点明季节的特征。“抵死”句,说视线被阻,世事多艰,难如人意。主人公不能“望尽天涯路”,而是“抵死遮人面”,望而不能,盼而难求,足见“天地终无情”,其愁苦之深可想而知。由于主人公盼归不能,音信又断,所以就只能是“消息未知归早晚”,游人什么时候回来,无处得知。末句“斜阳只送平波远”,写得极为疏淡、含蓄,具有丰富的表现层次:一说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二说游子取水路而归;三说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四说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本词全篇写得语浅情深,词约意浓,反映了封建社会痴情男女悲欢聚散的人生苦难。全词通过暮春景象的描写,表现了闺妇对游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心绪。通篇写得淡雅、含蓄、和婉,体现了晏词的一贯风格。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晚春的景象令词人惜暮春思远人,于是创作了这首伤春怀远的作品。

  但也有记载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醉后”作“午后”,“余花”作“红英”,词的最后两句作“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作者是否为晏殊,尚有疑问,学术界较支持作者为晏殊的说法。

作者介绍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诗词推荐

瓦炉爇处清烟霭,铁声敲时晓歆寒。一穿数珠粗又重,拈来百八不相谩。

抒情

瓦盆麦饭伴邻翁,黄菌青蔬放箸空。一事尚非贫贱分,芼羹僭用大官葱。

抒情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幰驾青牛。骖驔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

抒情

许史世家外亲贵,宫锦千端买沉醉。铜驼酒熟烘明胶,古堤大柳烟中翠。桂开客花名郑袖,入洛闻香鼎门口。先将芍药献妆台,后解黄金大如斗。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弹声咽春弄君骨,骨兴牵人马上鞍。两马八蹄踏兰苑,情如合竹谁能见。夜光玉枕栖凤凰,袷罗当门刺纯线。

抒情

窗南积雪高三尺,二更月出连窗白。炉里石瓶鸣细泉,灯前病叟搘书策。家人岁晚贮梨栗,倒榼寒醪有残滴。三杯取醉万事平,兼味重裘定何益。

抒情

雨师争自效,风伯尚可施。膏泽由分阃,空餐愧奉祠。农功今可济,水利更毋隳。喜雨无烦记,行人口似碑。

抒情

李侯佳句似阴铿,早向茶山识赣曾。涤器宁同长卿逸,闭门不学玉川憎。平居尚忆寻君去,南庙应还访我能。诗卷当时更谁与,玄英文采被云仍。

抒情

万间金屋苦嫌少,六尺茅亭宽有余。意惬即为真受用,世间荣谢不关渠。

抒情

世乱网恢恢,斯人亦沦翳。数奇当何如,穷途难为计。盲风振乔木,硕果失其蒂。虎豹落机槛,坐服舆皂制。玄珠迷罔象,白日惨阴噎。涉水水有蛟,入山山有彘。弃马感须无,直道怀柳惠。青冥无羽翼,悲来夜迢递。

抒情

茅檐祠秀色,从古叹不遭。游子去未返,徒使寸心劳。朝叹江海深,夜视星斗高。归期约春风,今已木叶凋。一日两回来,看取门前潮。

抒情

花随流水去悠悠,几日伤春欲白头。絮系游丝肠百结,瓣浮细雨泪双流。秋千院落人孤立,杜宇枝头月一钩。过眼韶光无计挽,年年空抱别离愁。

抒情

当年嗽卧丈人家,鼓笛村村改岁华。选肉必多储胃肾,忌鲜缘不啗鱼虾。闺房德义谈虽切,事业身穷报自赊。肺疾晚侵谁是主,看君七十更寒些。

抒情

良辰乐事两相关,不可不求今日闲。有酒能赊堪荐菊,无灾可避自登山。心怀屈贾千年上,身在潇湘八景间。好向樽前开笑口,人生枉自作愁颜。

抒情

还家消息约蔷薇,眼看蔷薇日日稀。不踏龙头游碧落,君恩许伴晚莺归。

抒情

四野萧条甚,百年无此荒。早禾遭夏旱,晚稻被虫伤。富室无储粟,农家已绝粮。逢人相告语,生理尚茫茫。

抒情

长路迢遥吞吐丝。 ——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 ——皎然

抒情

交道有寒暑,在人无古今。与君中夜话,尽我一生心。所向未得志,岂惟空解吟。何当重相见,旧隐白云深。

抒情

璃玻千顷照神州,此夕人间别是秋。地与楼台相上下,天随星斗共沉浮。一尘不向山中住,万象都从物外求。醉吸清华游碧落,更于何处觅瀛洲。

抒情

破镜生儿借似金,晨昏不敢离烟林。羽毛长就飞求食,聚口纷争吃母心。

抒情

乾月生真贤,老子其犹龙。主静以观动,万籁鸣秋虫。片心间渊明,结社同远公。俯仰身世浮,妍华收晴虹。堂迥妙香凝。超然天地通。至怀三斧外,真味一瓯中。震长可代父,物生辰与同。正东权发育,造化谁能穷。长居东昆隅,生意来重重。高枝翔凤凰,{左口中邕右隹}喈呜梧风。尝闻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