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挽辞二首

御气方尊极,乘云已泬寥。
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
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
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作品评述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两首挽辞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御气方尊极,
乘云已泬寥。
衣冠万国会,
陵寝百神朝。

中文译文:
皇帝的威严已经达到了最高点,
乘着云彩已经飘然远去。
各国的贵族在朝廷集会,
祭拜陵墓的百神也来朝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英宗皇帝的离世和对他的挽歌。诗的开头描述了皇帝的威严已经达到了极点,御气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和权威。接着,诗人用乘云已泬寥的意象,形容皇帝已经驾着云彩飘然离去,象征着他的离世和超凡的境界。

下半部分描绘了皇帝离世后的场景。衣冠万国会,指的是各国的贵族齐聚朝廷,表示他们对皇帝的致敬和哀悼。陵寝百神朝,指的是祭拜陵墓的百神前来朝拜,显示了皇帝的伟大和受到神灵崇敬。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离世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尊崇地位和伟大功绩,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第二首:

夏鼎传归启,
虞羹想见尧。
谁当授椽笔,
论德在琼瑶。

中文译文:
夏朝的鼎传承被重新启动,
虞舜曾经品尝的美味虞羹令人怀念尧帝。
谁将接过传家之宝笔,
以美玉琼瑶来议论美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代传世之物和传世之美食为象征,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挽歌和对接班人的期望。诗的开头提到夏鼎传归启,夏鼎是古代传世之物的象征,指的是皇位的传承被重新启动,意味着英宗皇帝已逝世,接班人即将上位。

接下来提到虞羹想见尧,虞羹是古代传世之美食的象征,象征着美好的时代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虞羹令人怀念尧帝,表达了对过去伟大统治者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谈到传家之宝笔和美德。传家之宝笔指的是接班人将接过皇位的象征,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以美玉琼瑶来议论美德,表示接班人应该用美好的言行来表达对美德的推崇和追求。

整首诗透过对传世之物和美食的描绘,寄托了对英宗皇帝的哀思和对接班人的期望。诗人希望接班人能够承继英宗皇帝的治理之道,并以高尚的美德来引领国家,使国家继续繁荣昌盛。

这两首《英宗皇帝挽辞》诗词以崇高的语言和象征意象,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对接班人的责任和期望进行了寄托。它们展现了王安石作为宋代文学家的才华和对皇帝的赞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的崇拜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紫气天元出故关,大明先照九垓间。鳌山海上秦娥去,鲈脍江边齐掾还。青帝郊坰平似砥,主人阶级峻如山。蟠桃树在烟涛水,解冻风高未得攀。

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海棠开未开?粉郎来未来?

古今何事不思量,尽信邹生感彼苍。但想燕山吹暖律,炎天岂不解飞霜。

昔人赓诗不赓韵,韵恐不与事相关。后人未得诗中趣,赓得韵来夸甚难。相逢索我一梦吟,我欲可以呈孔颜。若要夜间无恶梦,朝朝心镜好频看。

湖光飞出洞庭秋,拍手齐看山公游。黑云抱日离东海,苍霞穿漏红光浮。我公重惜此佳节,携宾留燕停鸣驺。城角直穿一气外,碧鳞缥缈飞高楼。晚花纤丽金靥闹,平莎蒙密绿发稠。手把玻璃笑当坐,飘然逸气凌云遒。须臾大卷出新作,铁网包住鲸与虬。四座传观赏佳句,丝管不发清歌留。

雪山修道六年成,云满长空雪满庭。便向个中登觉地,何须腊月待明星。

寒烛照清夜,笙歌隔藓墙。一从飞燕入,便不见君王。

狂风未许放归船,借得僧房半榻眠。落雁影收帆脚外,怒涛声到枕头边。黄芦叶底秋将老,白羽书中病未痊。传语将军多着力,扬州不比旧家年。

拭翠敛蛾眉,郁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此字不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在桐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字。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觉老时。不动已求如孟子,无言又欲学宣尼。能知同道道亦得,始信先天天弗违。六十三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画烛寻欢去,羸马载愁归。念取酒东垆,尊罍虽近,采花南浦,蜂蝶须知。自分袂、天阔鸿稀。空怀梦约心期。楚客忆江蓠。算宋玉、未必为秋悲。

鸿惟烈祖,启迪后人。皇皇上帝,俾予字民。

五月长斋月,文心苦行心。兰葱不入户,薝卜自成林。 ——刘禹锡护戒先辞酒,嫌喧亦彻琴。尘埃宾位静,香火道场深。 ——白居易我静驯狂象,餐馀施众禽。定知于佛佞,岂复向书淫。 ——刘禹锡阑药凋红艳,庭槐换绿阴。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 ——白居易树为清凉倚,池因盥漱

炎赫无逃处,如何得雨来。云生应有望,风卷又还开。携簟寻池阁,倾醪注晚杯。堆盘粲红颗,味不减棱梅。

思人谁复念婆娑,窟室崖阴未易磨。四十围间看溜雨,三千年后数恒河。不堪与世供狙杙,尚许遗民占鸟窠。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

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

裴友西来咏古风,驱驰万象笔端空。尚将物色留分我,远近青山烟雨中。

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礼真身。七重锁未开金钥,五色光先入紫宸。丹凤楼台飘瑞雪,岐阳草木亚香尘。可怜优钵罗花树,三十年来一度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