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刘得仁的《寄春坊顾校书》
拼音和注音
níng yīn bù dé zhì , jì mò běn xiàng y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寂寞:(形)孤独冷清。[近]寂寥。
不得:1.不可能;不允许。2.得不到;找不到。
相宜:合适,符合:他做这种工作很~。刚吃过饭就剧烈运动是不~的。
不得志:不得志bùdézhì谓志愿不能实现或欲望不能满足老五认为教民办学校是自己不得志
得志:(动)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小人~。[反]失意。
本相:本来面目;原形:~毕露。
刘得仁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原诗
宁因不得志,寂寞本相宜。冥目冥心坐,花开花落时。数畦蔬甲出,半梦鸟声移。只恐龙楼吏,归山又见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