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发白寒山有雪,眼深秋井澄波。
混沌凿那亡大道,崑崙源自发长河。
一笑十方三世事,不妨随处萨婆诃。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宗高僧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寒山上覆盖着一层雪,眼睛深邃如秋天的井水清澈。混沌的世界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寻找失落的大道呢?崑崙(指佛教称为须弥山的神山)的源头源自于发源长河。一笑之间,覆盖了十方世界和三世的一切事物,无妨随处传唤着"萨婆诃"(佛教祈愿语)。

这首诗词通过禅宗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白寒山上的雪和秋井澄波作为自然景物的象征,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道路的追求。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混沌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和理解大道。这种思考和追求是禅宗思想的核心。

诗词中提到的崑崙和长河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崑崙被视为佛教的神山,象征着智慧和觉悟,而长河则象征着生命的流转和无尽的变化。诗人通过崑崙源自长河的描述,暗示了一种思想上的联系,表达了一种对宇宙和人生起源的思考。

最后两句"一笑十方三世事,不妨随处萨婆诃"传达出诗人超越尘世的境界。他认为,只要心境开朗,就能洞悉一切事物,并在任何地方传达出祈愿的语言"萨婆诃"。这种乐观的态度和超脱尘世的境界是禅宗追求的目标之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宗的思考,表达了对大道和人生的追求。诗人以深邃的眼睛观察世界,提出了问题并传达了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超越尘世的境界,他展示了禅宗的智慧和超脱。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思维和对禅宗的理解,具有深远的诗意和启发性的赏析价值。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怀人俄复几春秋,三舍相望见末由。千骑前驱催首路,九重侧席纳嘉谋。茅茨至陋何堪顾,苹藻虽微尚可羞。准拟扫除迎上客,玉蕤阴底列觥筹。

它国西南隅,亘地{左山右勾}嵝外。奇峰七十二,主客雅相对。辙在想虔游,铭知知禹会。

我生多蹇难,事业冷於水。内外两五行,丑恶讳人举。武夷有跛者,抱术遍荆楚。抠衣忽趋隅,觌面便相许。摇手无所需,再拜拂毫楮。一诗聊赠行,无以壮箱筥。

兄昔守清江,弟亦官白下。檄书几经过,铃合奉閒暇。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一百七十里,我行谁谓赊。期年初去国,度宿即还家。事似谈春梦,身如寄客槎。石帆村好在,重理旧桑麻。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

君家天姥山前居,未办种竹先作图。不惟要与千户等,亦念岂可一日无。劲节虚心听霜露,细香静色宜风雨。玉版禅师得饱参,翠袖佳人定何许。津津喜气见眉间,准拟他年如此闲。可无嵇阮相往还,俗客傥来君掩关。

小妓宫罗窄,名花绮幕张。晴丝牵酒盏,飞絮恋筝床。改席临阶碧,登台望野苍。芙蓉处处是,乞取缉秋裳。

鸥沙十里带平沙,茅屋人家柳半遮。柔橹呕哑移画舫,轻雷辘走香车。泉如燕尾清流拆,草似裙腰白路斜。何处玉钱都化蝶,夜来飞上一林花。

势掠郊原飞急雪,声摇窗户过奔雷。坐知多稼连云熟,不独新凉傍枕来。

翠玉峰高鹭点明。谷纹波动鸭雏生。湖山宜雨又宜晴。越女荡舟莲叶碧,裴郎驻马柳阴青。折花调客诉衷情。

秦甸山河半域中,精英孕育古今同。古来贤杰知多少,何代无人振素风。

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虽知主恩厚,何日肯重来。

知疑奸叟谤,闲与情人话。犹是别时灯,不眠同此夜。寒灯扬晓焰,重屋惊春雨。应想远行人,路逢泥泞阻。灯光照虚屋,雨影悬空壁。一向檐下声,远来愁处滴。楚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赖有残灯喻,相传昏暗中。雨声乱灯影,明灭在空阶。并枉五言赠,知同万里怀。

风作何色,雨從何来。不用弹指,楼阁门开。波波棱棱,南方未回。

耆宿已凋零,如题亦晓星。宗门僧巨栋,梵宇世传灯。身阅空花境,心潜多业经。悦禅方有悟,六秩吊颓龄。

深村人有结绳风,晚岁身为带索翁。啜粥茹蔬茅屋底,谁知也过百年中。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