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西风吹断。
帆迥浔阳岸。
水影碧涵天影漫。
倒印片云孤雁。
琵琶旧谱新成。
舟中应有苏卿。
愁耳不堪重听,声声又复声声。

作品评述

诗词:《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中文译文:
西风吹断,船帆远离浔阳岸。
水面倒映着蓝天,景色无边无际。
片云倒影孤雁飞翔。
琵琶曲谱重新谱写。
船中应该有苏卿(指古代著名琵琶演奏家苏珊瑚)。
悲伤的耳朵无法承受重复的声音,但声音又不断重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徐再思创作的《清平乐》系列之一,题为《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音乐元素,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首先,诗人以西风吹断船帆的形象开篇,引发了一种离别和远行的意象。船帆远离浔阳岸,象征着诗人离开了熟悉的家园,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接着,诗人描绘了水面倒映着蓝天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广阔。水影碧涵天影漫,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无限。

诗中提到的片云倒影孤雁,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片云倒映在水中,犹如孤雁在天空中飞翔,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然后,诗人提到了琵琶曲谱的重新谱写,表明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琵琶旧谱新成,传统的琵琶曲谱得到了新的改编和创作,展示了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诗中还提到了船中应该有苏卿,指的是苏珊瑚,一位古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她的存在使船中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一种优雅和高贵的氛围。

最后两句“愁耳不堪重听,声声又复声声”,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诗人的耳朵被悲伤所充斥,无法承受重复的声音,但声音又不断回荡着,这种矛盾使人感受到了情感的纠结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音乐元素的描绘,表达了离别、孤独和内心矛盾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推荐

小憩{广吾}亭上,悠然倚一枝。云埋漫郎宅,水落鲁公碑。兴废悲前古,登临记昔时。重来头已白,忍看旧题诗。

清平乐

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又隔城。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

清平乐

祖帟都门路,秋风满客衣。台舟三鷁驶,官舄两凫飞。乡思临波远,离忧傍酒微。不应缘事事,手自废谈围。

清平乐

妙喜胸中流出底,重华天子手亲书。大千俱坏此不坏,别板刊行亦听渠。

清平乐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相呼。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清平乐

霜纨横卷书绦垂,轴以瑇瑁囊青丝。披图二妙骇人目,笔画劲利如刀锥。龙媒迥出丹青手,势若飞动将奔驰。鞯衔如在赤墀立,仆御犹纵红缨羁。子虔六辔衒沃若,长康骏骨称天奇。虽传画谱入神品,未有墨客评黄雌。六诗形似到作者,三马意象能言之。奇踪莫辨霸或干,高韵压倒陆与皮。

清平乐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塢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

清平乐

飘零一月住,日望北来船。眼冷传书鲤,肠空吸露蝉。梦魂孤枕侧,行李畏途边。坚宋蒲人信,嗟予苦未贤。

清平乐

可怜河畔草青青,锦缆牵江且缓行。爱此淮南山水好,问天乞得片时晴。

清平乐

跨县连州几叠山,为君题作小潼关。江湖不得长耕钓,尘土别为屡往还。渐入长效趋坦荡,却从平地望孱颜。何当轻骑重登险,指点湓城夕照间。

清平乐

受命于天已背时,形模骨相岁寒姿。馨香事业清风觉,枯淡生涯皓月知。檐下横窗谁领略,溪边照水自娱嬉。岭南驿使虽相爱,送入京华岂所宜。

清平乐

雨袖飘飘恍欲仙,半醒半醉酒明船。太虚一室都无碍,皎月凉风石上民。

清平乐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清平乐

灵溪宿处接灵山,窈映高楼向月闲。夜半鹤声残梦里,犹疑琴曲洞房间。

清平乐

柔怀难托。老天如水人情薄。烛痕犹刻西窗约。歌断梨云,留梦绕罗幕。寒更唱遍吹梅角。香消臂趁弓绡削。主家衣在羞重著。独掩营门,春尽柳花落。

清平乐

江湖无足禁,信步到温陵。借榻同为客,打包别有僧。禅心如此水,诗句可传灯。已尽山阴兴,归欤扫葛藤。

清平乐

溪头弱柳已丝垂,那得江南尚好枝。从此春风日亡赖,与须排写付新诗。

清平乐

献寿上公先入阁,书云太史亦登台。惟应闲杀明农叟,起晏柴门晓未开。

清平乐

斗柄忽东指,开尽湖边梅,伟观天下无,四顾雪千堆。时至当歛退,勿受晓角催。安知桃李辈,於子无嫌猜?

清平乐

锦里花中色最奇,妖娆天赋本来稀。绮霞忽照迷红障,縠露轻笼设翠帏。繁朵有情妆媚景,纖枝无力带残晖。好将绣向罗裙上,永作香闺楚楚衣。

清平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