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花首湛长老二首

碧眸泓铁面,跣足衲悬鹑。
数日蒲团定,一如泥塑人。
施钱随散掷,忍辱已忘嗔。
丁字何曾识,拈提话转新。

作品评述

《悼花首湛长老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佛教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逝去长老的哀悼之情。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碧眸泓铁面,跣足衲悬鹑。
数日蒲团定,一如泥塑人。

中文译文:
明亮的眼眸像碧玉般清澈,面容坚毅如铁;
赤脚穿着僧袍,悬挂着鹑鸟作为信物。
数日来静坐蒲团,像泥塑般一动不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已故长老的悼念之情。诗中的“碧眸泓铁面”形容了长老的明亮而坚毅的眼神和坚定的面容,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坚守和智慧。诗人用“跣足衲悬鹑”描绘了长老的清贫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对虚荣物质的超然态度。长老静坐多日,如同泥塑一般不动,表现了他对修行的专注和坚定。

诗中还有几句“施钱随散掷,忍辱已忘嗔。丁字何曾识,拈提话转新。”这里表达了长老对世俗财富的漠视,他慷慨施舍,不计较回报;同时,他已经超越了忍辱和愤怒的情绪,达到了心境的平和。最后两句则暗示了长老对佛法的理解和传播,他的教诲能够启迪人们的心智,使他们转变观念,获得新的体悟。

总之,李昴英通过对长老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长老的敬佩和哀思,同时展现了长老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佛法的领悟。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传达了深邃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词推荐

白涧流残青嶂开,鸡公岭带夕阳来。更闻江水盘千曲,何似愁肠日九回。

有客来从天竺峰,渡溪恰趁一篙风。秋风著力送行李,吹入燕岩松竹里。松竹凄凄天作秋,空来空去空中浮。高岩万丈耸空碧,仙翁骑鹤去无迹。丹炉不火草芊芊,数间岩屋掩寒烟。下有龙潭绿无底,瀑布悬岩千尺水。夜来月影满空山,石钟一响生秋寒。玉燕何年岩下舞,飞时化作满天雨。

辰火天文次,◇门路寝闳。奉亲昭孝德,惟帝飨精诚。礼以三年讲,时因万物成。九筵严太室,六变导和声。象魏中天起,风雷大号行。欢呼响山岳,流泽浃根茎。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从臣才力薄,无以颂休明。

荐承丹诏抚凋残,适值年丰万井安。旧职尚兼黄阁贵,前驱新拥碧油寒。静怜风竹经宵听,老爱山云尽日看。魂梦不知关塞外,有时犹得到金銮。

碧竿微露月玲珑,谢豹伤心独叫风。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乐天閒适文章累,陶令归来儿子忧。两事吾今浑放下,看山临水更何愁。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著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乾。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晚日放晴雨脚收,楚山千里江吞秋。上水风生荻花渚,漠漠幅蒲天际浮。轻云骤掩目力断,云消似过芳洲半。危樯逐乌惟恐缓,燕子争飞先到岸。

岂可常贫料此翁,斋盂顿有玉珑忪。春山药草能同饭,夜雨茅堂未缺供。杞菊共传寒绿赋,柴桑不隔紫霄峰。冰甆嚼出宫商羽,一洗人间芥蒂胸。

熛阙归心恋九关,凭高郡阁见南山。彤轓冒雨春畴阔,紫闼焚香夜帐閒。宴弁侧星陪卜昼,妍歌抽雪送酡颜。西京地大民风厚,蜀秭沈波月蚌还。

今岁游山已恨迟,山中仍喜见辛夷。簪缨且免全为累,桃李犹堪别作期。晴后日高偏照灼,晚来风急渐离披。山郎不作同行伴,折得何由寄所思。

有赫刘公,心在王室。气吞强敌,忠贯日月。九鼎既沦,四溟荡潏。公如山岳,万仞屹屹。富贵莫诱,威武莫屈。仗节而死,无愧委质。

宝炬金莲一万条。火龙围辇转州桥。月迎仙仗回三殿,风递韵音下九霄。登复道,听鸣鞘。再颁酥酒赐臣僚。太平无事多欢乐,夜半传宣放早朝。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

岸冷霜排草,川明月上梅。清游诚可爱,深夜孰能来。不作寻山去,难成访剡回。此生惭野老,过往只田莱。

联骑来寻失马翁,相期投宿此山中。一庭花影三更月,万壑松声半夜风。共把酒杯眠不得,剧谈世事恨无穷。明朝莫使儿童见,倘有江船吾欲东。

顿辔挥毫墨尚新,碧纱从此碧生尘。可怜庭下长杨树,犹有清阴待路人。

长鲸须响海波翻,泽雉何由肯畜樊。步障连空鞋一屋,不如萧散半山园。

初见天窗一点明,旋看晓色到檐楹。衾裯温暖留残梦,鸟雀呼鸣报快晴。虽喜心随年愈老,却愁事与日俱生。平川漫漫烟芜绿,筋力犹堪给耦耕。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