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苏辙的《送余京同年兄通判岚州》
拼音和注音
hán xuān suī yún yì , kāng kǎi wèi píng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慷慨:1.志气昂扬。2.大方而不吝啬。
寒暄:(动)见面招呼时谈天气冷暖、生活琐事等的应酬话。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原诗
矫矫吴越士,远为并代行。寒暄虽云异,慷慨慰平生。
我昔在济南,君时事淄青。
连年食羊炙,便欲忘莼羹。
问君弃乡国,何似敝屣轻。
丈夫事扬志,归去无田耕。
闲官少愧耻,教子终余龄。
定心养浩气,闭目收元精。
此志我亦然,偶与长者并。
会合不可期,未易夸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