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过淮阴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作品评述

《酹江月 过淮阴》是元代作家萨都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
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
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
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
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
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
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江月和淮阴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和英雄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归处和自然变迁的感慨。

诗词开篇,描绘了诗人短衣骑瘦马,仰望辽阔的楚天和蔚蓝的天空,以及远处的碧云和山林。他身处野水之中,孤城斜阳映照下的景象使他回忆起曾经的往事,感慨万分。

接着,诗人描述了古木中乌鸦的啼叫声,纸灰被风吹起的景象,以及它们飞入淮阴庙中的场景。这里淮阴庙可能是指淮安庙,与英雄相关,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敬仰。

诗中出现了"椎牛酾酒"的描写,这是为了纪念英雄而举行的祭祀仪式。然而,诗人思考着千古英雄的谁会悼念,他感叹于母亲荒坟的漂泊处境,清明时节的落日使他的内心痛苦,而草地上的王孙也深感肠断之痛。

在诗的结尾,诗人以"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的语句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认为归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描述了半夜的钟声和五更时分鸡的鸣叫,以及道旁的杨柳,认为春天又来了,暗示着生活的循环,但南北行人早已老去。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传达了对过去岁月和英雄的怀念、对生死和归处的思考,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感慨。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归处的向往。

诗词推荐

别雪岑翁不记年,翁今来管四明天。看翁卷起南湖浪,洗尽浮尘结净缘。

南浦逢除日,天涯有去舟。蛮城和雨闭,峡水带春流。

渚宫春冷北风寒,九畹萧条入塞垣。老死灵均在南国,百年谁为赋《招魂》?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听馀风送天乐,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

一枝雪里冷光浮。空自许清流。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昔年曾共孤芳醉,争插玉钗头。天涯幸有,惜花人在,杯酒相酬。

凄凉天气,凄凉院落,凄凉时候。孤鸿叫斜月,伴寒灯残漏。落尽梧桐秋影瘦。菱鉴古、画眉难就。重阳又近也,对黄花依旧。

秋江月月在,秋江如可掇。秦时曾照玉龙堆,汉世常穿金凤阙。凤阙清辉映画楼,风生洲渚锦帆秋。白云一去迷前浦,江水东回逐月流。月光一何皎,客愁一何悄。玉盘灭没波盈盈,彩袖飘摇苏小小。扬子江头见月光,华堂宝烛夺辉煌。鱼龙寂寞金波冷,乌鹊依微玉树凉。濯濯芙蓉双蒂断,

繁华辞帝辇,岑寂峦山林。志向浮名淡,房扃古寺深。诗窗来皓月,齐磬下幽禽。终约逢新雪,闲过话静心。

游宦无功坐免归,谁令盘筋极甘肥?锦鳞差尾鱼登俎,绣羽骈头雉触机。桑落满壶春盎盎,雨前輚磑雪霏霏。残年何地酬君赐,自古羁臣厌蕨薇。

羽觞和月嚼冰黄,自笑诗肠老更刚。四出雪花些小大,五千书传一齐香。君从底处移仙籍,日饮无何作醉乡。风露清寒付谁可,携归天禄校偏旁。

凤箓飞醇酎,龙筵喷异香。又还仁祝延长。正对金风玉露、爽秋光。一种庄椿老,五杸仙桂芳。当年天产窦家郎。须信来春同此、赋高唐。

小草虚心不染尘,传灯会上屡焚身。光明一点元无尽,漫结空花作好春。

东堂石榴下,夜饮晓未还。絺衣湿浩露,桂酒生朱颜。君同尹与富,高论曾莫攀。开吐仁义奥,傲倪天地间。以此为朋乐,衡门未尝关。自从北阙来,扰扰时少闲。登危欲引望,尚不见云山。何由觌夫子,客袂泪澜斑。

一月天书两紫泥,朝持使节暮征西。关中父老攀旗尾,阃外偏裨望马蹄。行色欲侵边雪散,威声先压塞云低。情勤佳客双延辟,令肃强兵倍训齐。城堡此时归镇静,朝廷自昔重招携。坐收勋叶光彝鼎。入拜恩私宠介圭。文武兼才缘已试,父兄前烈不难跻。却惭主帅经三易,幕府徘徊守故栖。

百千诸佛眉弯曲,无证无修眼搭痴。踏著未消连底冻,一时认作碧琉璃。

花影半帘初睡起,绣鞋着罢慵移。窥妆强把绿窗推。隔花双蝶散,犹似梦初回。纤指弹瓯呼女伴,出帘那共徘徊。闲将罗袖倚朱扉。楼台临水处,日午燕争飞。

释履从军蚤滥官,已衰能复尚盘桓。迩来齿发羞相问,乞有衡茅觅自安。使我襟怀遗内热,诵君诗句袭人寒。知谁便是知音者,且作岩溪雪景看。

岂得有书名,徒为老帝京。关中秋气早,雨后夜凉生。沧海身终泛,青门梦已行。秦人纵相识,多少别离情。

梦虺端由庆阀钟,采萍来助大夫共。化行闺壶衣无绿,行应箴图管有彤。石窌方生汤沐邑,黄堈俄掩斧堂封。不须更续更生传,自有丰碑记肃雍。

旱魃为灾害有秋,焦枯满目使人忧。片云忽向天边合,一雨俄惊地上流。尽道槁苗须半活,如云晚稻可全收。老农两牧齐加额,且免流离过外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