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麦赞

淳熙天子,御图三七。
协气所钟,嘉禾乃出。
巴夔之山,亘连阡陌。
或两其歧,或六其脊。
惟是西门,近郊所植。
六六同颍,函三为一。
兹诚创见,图写漏逸。
乃知人为,不逮天力。
上方寅畏,摈华务实。
臣不敢献,私志于室。
采诗之官,汗青之笔。
编诸诗书,示此其质。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瑞麦赞》。诗意是赞美淳熙天子下旨征集民间好诗,将优秀的诗篇编纂成册,以展示人才和文化的瑰宝。

这首诗描绘了淳熙天子御图三七,即下旨征集民间诗篇。此举被称为“协气所钟”,即通过征集和编纂诗篇来显示帝王的威望和统治力。其中,“嘉禾乃出”意味着在众多的诗篇中筛选出优秀之作,就像稻谷之中能够找到珍贵的稻谷一样。诗中还提到了巴夔之山,它连接着无边无际的田野,有的地方质量好,有的地方质量差,但在西门附近出产的瑞麦是最好的。诗中还表达了淳熙天子为编纂诗书而努力的决心,他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展示国家的文化底蕴。最后,作者谦逊地说自己不敢将自己的意愿献给皇帝,但他愿意担任编纂诗书的官职,为历史记录和传承这些诗文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首诗赞美了淳熙天子对文化的重视和他下旨征集民间诗词的决心。它展示了宋代的文化高度和帝王对文学艺术的重视。通过征集和编纂诗书,帝王希望展示国家的文化瑰宝,并将其传承下去。同时,诗中也呈现出作者对这一伟大事业的敬仰和愿意为之贡献自己力量的意愿。

这首诗充满了对文化的赞美和对历史记载的重视。作者通过描述淳熙天子的举措和自己的心愿,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对历史记录的责任感。这首诗启发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和记录的事业中。

诗词推荐

探得东君第一筹,略无风味笑鸣鸠。声声苦道焦婆饼,往往人传嫁橘洲。

竹林深处著禅房,下却疏帘自炷香。书画随宜遮四壁,闲欹瓦枕小藤床。

雨积稻畦白,晴添麦垅黄。野桥排雁齿,山路转羊肠。鸟语有时好,田家随事忙。一年春尽日,身迹更他乡。

沈香亭北夜炉熏,自拨琵琶向夜分。岂是玉颜偏寂寞,君王原不识昭君。

于禄本为养,资身岂所安。珍肴与白粲,虽美若为餐。

汉主承乾帝道光,天家花烛宴昭阳。六衣盛礼如金屋,彩笔分题似柏梁。

雨润梨花雪未干。犹自有春寒。不如且住,清明寒食,数日之间。想君行尽嘉陵水,我已下江南。相看万里,时须片纸,各报平安。

巫山一何高,羽衣飘婀娜。归宁金媪到瑶池,烂熟蟠桃求一颗。

檀槽碎响金丝拨。露湿浔阳江上月。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晚发。画堂花入新声别。红蕊调高弹未彻。暗将深意语胶弦,长愿弦丝无断绝。

至心不可求,虚明旷无迹。应物乃现形,遗影留兹石。若以色见我,洋海尘三尺。诸像皆非相,于兹何所得。

交游散尽客来稀,门掩城隅昼漏迟。春地更无嫌草处,雨天还有诈睛时。轻量世事世不罪,冷笑人言人岂知。犹喜道途收拾早,将闲对病最相宜。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儿结衰衣妇浣纱,暖风疏雨趱桑麻。金桃接种连花蕊,紫竹称根带笋芽。椎鼓踏歌朝祭社,卖薪挑花晚回家。前村犬吠无他事,不是搜监定榨茶。

嘉植阴阴覆剑池,此中能政动神祇.湖边观稼雨迎马,城外犒军风满旗。融酒徒夸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

一楠枯再生,两石合无罅。梁山韭黄妙天下,玉箸金钗盈大把。

瑞云绕。四窗好。何须隔水寻蓬岛。日常晓。春不老。玉蕊楼台,果是无尘到。没智巧。没华妙。个中只喜风波少。清尊倒。朱颜笑。回首行人,犹在长安道。

一宿五峰杯度寺,虚廊中夜磬声分。疏林未落上方月,深涧忽生平地云。幽鸟背泉栖静境,远人当烛想遗文。暂来此地歇劳足,望断故山沧海濆。

迳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道人心地古为徒,野鹤昂藏白月孤。我亦生来世缘薄,回思昏宦欢非夫。

晚峰横碧树梢红,数榜渔罾水影中。忆得江南曾看着,钜然名画在屏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