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山池宴集

平阳擅歌舞,金谷盛招携。
何如兼往烈,会赏叶幽栖。
已均朝野致,还欣物我齐。
春晚花方落,兰深径渐迷。
蒲新节尚短,荷小盖犹低。
无劳拂长袖,直待夜乌啼。

作品评述

《安德山池宴集》是唐代刘洎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平阳和金谷两地之间的欢宴盛会,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繁荣和和谐共享的向往。

译文:
平阳擅歌舞,金谷盛招携。
何如兼往烈,会赏叶幽栖。
已均朝野致,还欣物我齐。
春晚花方落,兰深径渐迷。
蒲新节尚短,荷小盖犹低。
无劳拂长袖,直待夜乌啼。

诗意:
诗人写道,平阳地区以歌舞著称,金谷地方也发出盛大的邀约。若能两地兼程前往,共聚赏叶幽栖的美景,实在是一种烈士之举。此次盛宴已经整合了朝廷和民间的力量,大家和睦共乐,我也感到非常欣喜。春天夜晚,花儿突然凋谢,郊野的兰花又深入小径渐渐难以寻觅。蒲节还很短,荷叶也低垂了。不必费力拂去长袖上的露水,直到夜乌啼叫之时再离去吧。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唐代擅长的景物写意手法,通过平阳和金谷两地的盛宴,诗人表达了对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向往。诗中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观,描绘了悠然的田园乐趣和令人向往的宴会场景。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淡定心态,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乐观向上、和平富饶社会的憧憬。

诗词推荐

社燕催归,宾鸿欲返。雪点白蘋洲。锦铺红蓼岸。

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弥天罪犯无门懴,红烂通身世莫医。已是四棱俱塌地,尽教后代乱针锥。

堂上会亲戚,可怜马上郎。呻吟更流血,干戈浩茫茫。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隔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亭上数僧俱不识,倚阑无语坐多时。听谈五字中奇句,尽是山翁旧日诗。

大灵寿日月,化石皖公陂。偶无斧斤寻,不作宰上碑。倾首若有谓,指泉来自西。泉甘崖木老,坐啸欲忘归。风流裴通直,商略从我嬉。莳梅盈百科,洗石出岖奇。更约聘石工,鑱我灵龟诗。舅弟妙学古,亦复古须眉。卿家北海公,笔法可等夷。为我书斯文,要与斗牛垂。

三千里外人,梅下忽逢君。共对鸦山月,如依雁荡云。命奇星主弃,心白老天闻。贳酒百耽饮,烦渠御瘴氛。

山侗谨劝,名利人人。只知富贵安身。岂悟吾门一著,出世根因。虎龙交驰凤阙,更无中、婴姹成亲。谁信道,并不忏凡俗,夫妇婚姻。金木三般问隔,用玄机斡运,混合成真。顿觉男儿怀孕,不神而神。性命不由天地,自心知、永占长春。神光灿,跨云归,参礼洞宾。

俱是淮王客,高攀桂树丛。朱门投赵璧,绿酒醉春风。雁尽江花老,人归海月空。离情兼别意,邺下白头翁。

何处从头说。但倾尊、淋漓醉墨,疏疏密密。看取两轮东西者,也是樊笼中物。这光景、年来都别。白发道人隆中像壁间有武侯像,旅中坐对,笑相逢、对拥炉边雪。又过了,上元节。纸窗旋补寒穿穴。柳黏窗、青青过雨,劝君休折。睡不成酣酒先醒,花底东风又别。夜复夜、吟魂飞越。典

未惯观空空可观,更参向上一机关。大通与我合为一,眼自有余空自悭。

香雪飘零,暖风著柳笼丝雨。恼人情绪。春事还如许。宝勒朱轮,共结寻芳侣。东郊路。乱红深处。醉拍黄金缕。

旧闻蜀酒浓,今乃举此觞。可怜如甘言,难置烈士肠。近者营糟丘,始传柱下方。青菽为曲糵,碧蓼有微芳。调和火齐得,泉洁器甚良。酿成酌樽中,盎盎流琼浆。味胜松醪春,色作竹露光。知君却奇温,苫冷卧欲僵。五十不致毁,无彻桂与姜。强起为我饮,季冬天雨霜。

邻翁种瓜时,翠蔓不忍触。提携落吾手,割裂亦甚酷。相如方渴时,想见价金玉。沉浮及桃李,一世谩貂续。注泉挹甘寒,落蒂验香熟。精神发良夜,清坐定更仆。无使妨盘餐,开端自醽醁。

宣城画虎遍天下,叶公好龙龙之假。百儒愿陶一真者。红花木瓜银杏园,年年包贡入中原,何如兴贤起邱樊。学徒尚有老梅否,诗声千古捋欧九,子其作人举荐口。

君行服初命,列宴当堠馆。宾从塞道周,风烟激危管。舟航既泛泛,佩璲亦鞙々。沧江东流深,浮云北飞远。林含春雨润,石抱苍山转。朝驱历荆吴,夕秣迈齐兖。凌云紫殿重,栖日丹阙烜。玉塞缭都城,金河注林苑。薇垣甚弘敞,天衢实夷垣。凤毛出西阪,鹭翿翳云罕。谁论羽林直,自足

近甸名偏著,登城景又宽。半空分太华,极目是长安。雪助河流涨,人耕烧色残。闲来时甚少,欲下重凭栏。

尧夫非是爱吟诗,安乐窝中无所为。古道白头无处用,今时青眼几人知。嵩山洛水长相见,秋月春风不失期。筋力虽衰才思壮,递年比较未尝亏。

数叶梧桐落短廓,一泓秋水湛银塘。调琴独奏猗兰操,啜茗清飘茉莉香。涕泣两年同贾傅,痴梦千载笑君房。於今不作武宁客,蓑笠渔竿日月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