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游天池》
拼音和注音
sān nián luò xīng zhǔ , běi wàng tiān chí sh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池:海。天上仙界之池。指山顶之池。星名。穴位名。即承浆。参见'承浆'。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三年落星渚,北望天池山。
临风几浩叹,欲往无飞翰。
今朝复何朝,陟此青云端。
高寻已奇绝,俯瞰何其宽。
西穷濂溪原,东尽湓城关。
渺然沧波外,淮山碧连环。
我意殊未极,更思出尘寰。
何当驾轻鸿,八表须臾间。
视此长江水,滔滔傥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