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意颂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作品评述

西来意颂

僧问我西来意,
我话居山七八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
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
下涧长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
一轮明月到床前。

中文译文:

一位僧人问我西来的目的,
我告诉他我已经在山中居住了七八年。
我的草履已经磨损到只剩下三个耳子,
麻衣也曾经修补了两次肩膀。
每当东庵看到西庵下雪,
下涧中的水长流不息,上涧中的泉水源源不断。
午夜时分,白云消散,只剩明月照在床前。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作为一位禅修者在山中修行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禅修过程中所经历的心境和体验。

首先,诗人回答了僧人提出的“西来”的问题。他告诉对方,在山中居住了七八年,说明他已经在这里修行了很长时间。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鞋子和衣服的状况,展现了他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他的鞋子只剩下三个耳子,说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磨损殆尽;衣服也曾经多次被修补过,显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习惯。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东庵看到西庵下雪,下涧中的水源源不断,上涧中的泉水不止流动。这些描写凸显了山中的宁静和恬静,诗人似乎通过这些自然景观得以安抚内心,增添修行的乐趣。

最后,诗人以一幅月光照在床前的场景作为结尾。在午夜时分,白云已散,只有明月挂在床前,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这种月光的到来象征着心境的明亮,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净化和启迪。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修行的生活,展示了禅修者朴素、宁静的境界。通过对物品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节俭简单的生活方式。同时,对山中的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山静心沉、宜修行的意境。最后,以明月的到来作为结尾,给人以心灵的安慰和启迪。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将禅修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抽象的意境相结合,使整首诗有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读来让人心生平静和思考。

诗词推荐

康乐宠词客,清宵意无穷。征文北山外,借月南楼中。千里愁并尽,一樽欢暂同。胡为戛楚琴,淅沥起寒风。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著眼到青山。

向上关,脚下路。才拟问如何,邯郸学唐步。

乱山草斜出,危冈竹倒悬。人家春树里,山色夕阳边。

驱马天台路,悠悠渐向晨。云开忽见寺,山尽偶逢人。细雨疏篁长,微烟古木春。行行遥驿道,落吹起轻尘。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羽扇临玄圃,霓裳上醮坛。九枝松叶冷,千叶杏花残。

大隐何曾去市廛,人间真有遁神仙。身閒已觉尘难染,心远由来地自偏。何事游方期汗漫,不妨酌月问婵娟。胸中丘壑可窥处,墨戏纵横出渭川。

杖策到丹峰,开轩对绿丛。禅心清似水,客鬓乱如蓬。鼓有谯门日,莺花上巳风。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世业传圭组,江城佐股肱。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蝉带残声移别树。晚凉房户。秋风有意梁黄花,下几点、凄凉雨。渺渺双鸿飞去。乱云深处。一山红叶为谁愁,供不尽、相思句。

黑云扑下一天雪,开帘正见花飘飖。渌樽覆案不能饮,缅怀白发同心交。拈毫竄纸聊自戏,不觉大语惊连鳌。呼儿謄本寄之去,岂敢有意夸雄豪。谚称抛砖引鸣玉,遂蒙老手来相嘲。且言本出将家子,惯看飞云连沙起。常骑快马臂苍鹰,走屠赤豹裂青兕。燕山崛岉郁天起,玉关石壁俱天垒。

云奔浪卷入帘钩,说著坡仙万户侯。剩觉足山看不足,几番烟雨上楼头。

朝衣闲典尽,酒病觉难医。下世无遗恨,传家有大诗。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长忆招吟夜,前年风雪时。

幼年曾读贞女碑,坐想濑水清涟漪。试来江东吊李白,瓣香敬谒贞女祠。平生不数子胥子,鞭平进诸何至此。有金投濑竟何为,当时岂为将军死。

当年出塞几红娃,曾共氈房看雪花。今日湖亭霜月夜,梦中犹听撚琵琶。

窈窈径穿林下,丁丁斧彻云间。耳惯猿惊鹤怨,迹穷红树青山。

公乎仁且智,意托山与水。唱道本龙门,遗尘仍栗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