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十四首

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林鸩砧,井底种林擒。

作品评述

《拈古十四首》是宋代释法薰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以听声而悟道,观色而明心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诗意,展现了禅宗思想和修行的境界。

这首诗描绘了一系列富有禅意的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其中,"林鸩砧,井底种林擒"两句引人注目。这两句意味深长,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林鸩砧"暗示了寂静与安详的禅修环境。林中的鸩鸟寂静无声,砧杵敲击的声音也是寂静的,这种静谧的环境有助于修行者消除内心的喧嚣和杂念,达到宁静与平和的境界。

而"井底种林擒"则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根本改变。井底是一个黑暗的地方,种植一棵树,意味着在黑暗中寻求阳光与生命的希望。这里可以理解为修行者通过修炼,让内心的智慧得以开花结果,从困惑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递了禅宗修行的核心思想。通过听声悟道、见色明心,修行者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洞悉事物背后的真相,达到心灵的解放和境界的升华。

这组诗词充满了禅宗的哲理与艺术之美,引人深思。通过感知外界的声音和色彩,诗人启发读者去探索内心世界的奥秘,寻求真实的自我。同时,这些诗句也给人以宁静、静谧的修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禅宗的内涵和禅修的力量。

诗词推荐

黄梨丹柿已催寒,一月西风积雨干。绀滑秋天称行草,却凭秋雁作挥翰。

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余。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山酝今朝熟,黄花老不香。沈阴千万里,何处有重阳。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物经千载出尘埃,从此便为天下瑞。

每逢佳处见新诗,语妙春红绕万枝。我亦欲寻潮揭去,拟求握手话风期。

落叶清江路,秋行适古心。井田秦法变,河海禹功深。鸥浴蒹葭影,牛眠桑柘阴。谁怜浪游客,独倚断蓬吟。

先天生,后天久。道有真诠,谛听当时受。恰是迷天迷望斗。只恐微躯,薄幸随枯朽。下缺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垆香散夕阳斜。

兴尽夕阳天,言归跃杏鞯。新阴六街树,远目万家烟。歌咽楼千尺,吟余月一弦。花间有游妓,醉去堕金钿。

一水之玄去复归,众峰向背俨相持。天荒地老无从问,鬼刻神劖未解奇。丹嶂漫留仙幻迹,白云仍似太初时。欲穷画底羲皇意,一束灵蓍万古知。

宫漏籤声急,天街雨脚微。晓寒凌禁树,春气裛朝衣。瑞雾轻犹湿,香尘重不飞。鸡人传鑰出,华旭满丹闱。

胜会尝连榻,还欣与子同。一灯寒夜永,残梦雨声中。道旧惊身老,谈玄了性空。卜邻今有约,泉石兴何穷。

昔人泯黄壤,陈迹变沧波。劫火洞然坏,无如嘉句何。

西风堂下飞黄叶,病卧空床白日高。疲薾扶行孤竹杖,萧条隐几两霜毛。散花有客谈真实,烧药无人过寂寥。怪得晚来头目快,新诗秋兴苦飘飘。

积雨长涂淖,禅房卧枕书。松风醒耳目,梅雨上衣裾。误着谢公屐,宁宜仲举舆。前出聊细数,何事拥犀渠。

别公今夜月,恰可一庭方。勇往先过建,徐行不到漳。同时三郡乐,指日四时康。胜地岂云远,吾当騑乘黄。

碧柯摇曳声何许,阴阴晚凉庭院。露湿身轻,风生翅薄,昨夜绡衣初翦。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过雨高槐,为渠一洗故宫怨。清虚襟度漫与,向人低诉处,幽思无限。败叶枯形,残阳绝响,消得西风肠断。尘情已倦。任翻鬓云寒,缀貂金浅。蜕羽难留,顿觉仙梦远。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远爱东光县,平临若木津。一城先见日,百里早惊春。德礼邀才重,恩辉拜命新。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