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句太和春。

出自清末近现代初代梁鼎芬的《课儿联(其三二四)》

出自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的《课儿联(其三二四)》

拼音和注音

dé jù tài hé ch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太和:1.见“太和”。2.亦作“大和”。3.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4.谓太平。5.和睦。清恽敬《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6.魏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明帝继体承统,太和改元,德泽流布也。”7.雅乐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梁鼎芬

不详


原诗

罢琴惆怅夜;得句太和春。

诗词推荐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地下文夫子,风流绝此人。能和晚烟色,幻出岁寒身。马鬣松成拱,鹅溪墨尚新。应怀斲泥手,去作主林神。

不问主人来看竹,小溪风物似家林。春供馈妇几番笋,夏与行人百亩阴。直气虽冲云汉上,高材终恐斧斤寻。截竿可举北溟钓,欲赠溪翁谁姓任。

峡内为生绝可怜,那知世上有平川。生身未识三冬雪,仰面惟看一席天。

君王曾惜如花面。往事多恩怨。霓裳和泪换袈裟。又送鸾舆北去、听琵琶。当年未削青螺髻。知是归期未。天花丈室万缘空。结绮临春何处、泪痕中。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儒将不须躬甲胄。指挥玉尘风云走。战罢挥毫飞捷奏。倾贺酒。三杯遥献南山寿。草软沙平春日透。萧萧下马长川逗。马上醉中山色秀。光一一。旌戈矛戟山前后。

羲和均四时,曜灵有急节。沈迷簿领书,坐叹春事歇。及兹新雨收,西郊轫初发。苍顽山气嘉,奔悍溪流活。风惊麦翻浪,水净秧抽发。渐穷萧寺幽,顿使烦襟豁。蜂喧酿蜜翅,鸟落啼林血。高僧日无事,种术畦亩阔。绿苗已纾纾,紫花行复结。吾欲访长生。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泥马南飞王气消,大梁昌运委蓬蒿。两宫旒冤沈沙漠,三国旌旗接羽毛。卫下将军尚颇牧,关中丞相失萧曹。东南多有青松树,争奈春风种不牢。

六月千江水似秋,片帆高挂岸云收。行行莫谓朝天阙,况倚文星在巨舟。

洛阳忽忆鲙鲈肥,便趁秋风问钓矶。犹恨季鹰辞未早,不邀二陆共船归。

簪笔侍臣辉荷橐,丝纶郎省照薇花。管城不任中书职,咄咄书空蘸晚霞。

蒲萄初紫柿初红,小阁凭阑万里风。莫怪年来增酒量,此中能著太虚空。

自昔花如雪,而今叶入云。先生已仙去,谁与共天醇。

舍家缘,须用斧。劈碎恩山,岂肯重修补。猛烈灰心寻出路。自在逍遥,认个清闲处。有因缘,方可悟。改变衣装,道服惟麻布。莫讶乡中求乞去。灭尽无明,直上青霄步。

贺监湖边,初系放翁归棹。小园林、时时醉倒。春眠惊起,听啼莺催晓。叹功名、误人堪笑。朱桥翠径,不许京尘飞到。挂朝衣、东归欠早。连宵风雨,卷残红如扫。恨樽前、送春人老。

四通九达,青玉交辉。天作高山,地灵若此。常相谓曰:身处真人之墟,而不知也。登戏珠峰,以见虎蹲龙蹑,远壁遥岑,皆在其下。考室在靖,建名榜之,水中花、圃中蔬,山光竹翠,白屋逾静,得其居矣。昔之思归,见十二篇之曲。同声相应,故和之。西源好,仙构占仙峰。一鹤性灵清

特起虽名世,相承必象贤。亦尝紬石室,终莫续铜川。颇觉卿惭长,徒知物本元。此生甘寂寂,白首抱遗编。

胸中何所有,世界如河沙;区区吞云梦,何至为客夸。初见卖苑冰,青门已无瓜。天河正不远,秋风乘客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