缲丝曲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
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作品评述

《缲丝曲》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荻箔争收茧,
瓢轮斗卷丝。
未充身上着,
先卖给朝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关于蚕丝生产的场景。荻箔(一种草纸)和瓢轮(一种陶制的纺织用具)都是用来收集蚕茧的工具。诗中表达了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将尚未加工的蚕茧先卖给朝廷以供应食物短缺的情况。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普通人民在困难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赏析:
《缲丝曲》通过描绘蚕丝生产中的一幕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在贫困和饥荒压力下的艰难生活。诗词中使用了简练而质朴的语言,通过对荻箔和瓢轮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当时人们在收集蚕茧方面的辛勤劳作。诗词的最后两句"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则表达了人们为了基本生计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需求,将尚未加工的蚕茧提前出售以供给朝廷。这种无奈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生存的艰难。通过揭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诗词呈现了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关注,传达了一种对人类境遇的思考和关怀。

作者介绍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石下泉声蔓草深,石上露浓苍藓遍。山禽惊起冰且鸣,叶坠空林人不见。

但得本,莫愁末,远远寻师多嫌脱。君子务本道须生,不用牵麻并拽葛。

笋舆路转崖欹倾,只闻满山泉水鸣。卷书急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细听。石如铁色黑,壁立镜面平。水从镜面一飞下,蕲笛织簟风漪生。石知水力倦半壁,锺作天一泓水行。到此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惊。分清裂白两泒出,跳珠跃雪双龙争。不知落处深几许,千丈井底碎玉声。安得好事者,

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合沓共隐天。参差互相望。郁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

一室可容身,四时长有春。何尝无美酒,未始绝佳宾。洞里赏花者,天边泛月人。相逢应有语,笑我太因循。

喜信今宵报与谁,玉人曾剪画双眉。等闲开落银缸见,只是春风不得知。

岂敢欹芳树,多时信转蓬。乡心生夜雨,客病卧秋风。大药三山外,浮名四海中。自知成汗漫,还与众人同。

匹马招提晚憩鞍,前村箫鼓饯余寒。谁知小阁栏干曲,却得梅花正面看。

蔡伦助造阮郎归。於身显纸衣。新鲜洁净世间稀。隔尘劳是非。琼表莹,玉光辉。霜风力转微。寒威战退达天机。白云自在飞。

饮酒不尽觞,观棋不竟局,索马踏街鼓,仰视月挂木。疾驰沿河堤,不记几坊曲。到家四邻寂,往往睡已熟。天香余袅袅,佛灯犹煜煜。中庭虽一席,缓步意亦足。寒犬吠荆篱,栖鹊起丛竹。市声从北来,始觉非林谷。却寻西窗书,开卷剪残烛。官闲居更远,一笑谢羁束。

久疑岩桂尽迟开,留待生朝伴举杯。老去欲寻千日醉,客来同引百花醅。况临高阁枝枝秀,好判闲身日日陪。家酿尽倾君不惜,莫教瓶罄耻为罍。

皎洁清光艳艳寒,几回捞摝犯波澜。凭谁说与寒山子,莫把吾心一样看。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摇落秋山路,烟留宝构昏。曾回翠华步,不到此虚门。可鉴丰碑壮,无知老柏尊。勒功当日事,寂寞更谁论。

问道图书盛,尊儒礼教兴。石渠因学广,金殿为贤升。日月恩光照,风云宠命膺。谋谟言可范,舟楫事斯凭。宴喜明时洽,光辉湛露凝。大哉尧作主,天下颂歌称。

此日方知颠倒。一切因心善做。决烈便回头,换面更名堪讨。全道。全道。正好安排炉灶。

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叹息。不见种柳人,霜风空寂历。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

野外有一人,独立无四邻。彼见是我身,我见是彼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