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信州

凤阙承丹诏,麟符得旧乡。
雨中吴岫碧,林罅楚梅黄。
使节江湖外,城楼翼轸旁。
吾知召南树,從此接维桑。

作品评述

《送董信州》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凤阙承丹诏,麟符得旧乡。
雨中吴岫碧,林罅楚梅黄。
使节江湖外,城楼翼轸旁。
吾知召南树,从此接维桑。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董信州的作品。董信州是一位使节,受到皇帝的命令去远方执行任务。诗中描绘了他离开的情景和诗人的心情。

赏析:
首句“凤阙承丹诏,麟符得旧乡。”以凤阙和麟符作为象征,表达了董信州受到皇帝的勉励和期望。凤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代表皇帝的权威;麟符是传递命令的信物,代表诏书。这两句诗意呼应,展现了皇帝对董信州的重视和赞赏。

接着的两句“雨中吴岫碧,林罅楚梅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诗人的离情别绪。雨中的吴山(吴岫)呈碧绿色,林间的缝隙中飘荡着楚地的梅花,形成了悲切的意境。

“使节江湖外,城楼翼轸旁。”这两句描述了董信州离开后的情景。董信州作为使节,离开了江湖之外的城市,城楼两旁的人们纷纷送行,形成了一幅热闹的画面。

最后一句“吾知召南树,从此接维桑。”表达了诗人对董信州的祝愿和期望。召南树是传说中鸟类栖息的地方,象征着宁静和平安。接维桑则是希望董信州能够继续承担重任,尽快回来。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董信州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离情别绪。晏殊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创造了深情和离别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和诗人的深情厚意。

作者介绍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诗词推荐

庆文章太守,燕寝凝香,诞弥佳节。庾岭归来,又经年梅发。棋酒心情,笙歌滋味,便合朝天阙。玉作山前,冰为水际,几多风月。绿鬓朱颜,浩然相对,自是中原,旧家人物。_鹭班回,尚记尽陪清切。好把胸蟠万卷,谈笑了、济时勋业。锦幄初温,宝杯深劝,舞回香雪。

我家苕霅边,更更闻夜船。夜船声欸乃,肠断愁不眠。一声三四咽,掩抑含凄切。宛转断复连,尽是伤离别。两月江头程,杳不闻此声。身游荆渚路,梦到湖州城。但闻空山女儿呼,不见前溪渔父鸣。今朝撁头上,忽作吴歌唱。初声与后声,一一浑悲怆。问汝何所得,昔棹吴中航。吟得溪女

春酌沈沈,晚妆的的,仙梦游惯。锦溆维舟,青门倚盖,还被笼莺唤。裴郎归后,崔娘沈恨,漫客请传芳卷。联题在,频经翠袖,胜隔绀纱尘幔。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离巾拭泪,征袍染醉,强作酒朋花伴。留连怕,风姨浪妒,又吹雨断。

乱云连野水连空,只有沙鸥共数公。想得句成天亦喜,雪花迎櫂入吴中。

茅屋开山脚,岚光映日光。行人消野兴,个个醉壶觞。

河南有伏流,经营太行根。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公家济源上,太行正当门。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斑行昔供奉,屡进逆耳言。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肃肃冰霜际,不改白玉温。出处士所重,其微

因居客舍大,百感动心间。两鬓生白发,难明长夜天。

花情偏与夜相投。心事鬓边羞。薰醒半床凉梦,能消几个开头。风轮慢卷,冰壶低架,香雾飕飕。更著月华相恼,木犀淡了中秋。

桃花红雨柳花绵,风物愁予重惘然。满目江山分楚越,旧游池馆锁尘烟。朝云漠漠今安在,夜月荒荒空自圆。只有雪衣孤鹤在,竹间曾共耸吟肩。

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山水含春动,神仙倒景来。修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

庾岭香前亲写得。子细看,粉匀无迹。月殿休寻觅。姑射人来,知是曾相识。不要青春闲用力。也会寄、江南信息。著意应难摘。留与梨花,比并真颜色。

几副卿谋泪,悬河决溜时。百身难命赎,一老不天遗。竹垞弘通学,桐江瘦淡诗。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

旧游清苕上,爱看弁峰云。梢将春雨度,始见远林分。起灭悟真理,逍遥遗世纷。於焉自怡悦,永怀陶隐君。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三人一旦同行,(二子与秦少章同寓高斋,复同舟北行。)留下高斋月明。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

日上宁容晓雾遮,须臾碧玉贯明霞。人谋天意适相值,寄语韩公不用夸。

暄风吹斋响苍玉,竹石相看便有情。提胡卢来沽美酒,终日撩人不住声。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唤渡风殊怀,穿林日向中。飞泉半崖落,峭壁与天通。往者名犹在,仙人事已空。徐岩不为远,归去若匆匆。

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不知雨雪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

晓入姑苏市,阊门系短篷。老人元不食,买饼餇山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