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轩

云幢烟节十洲人,犀甲檀枪百万军。
翳荟丛生何足道,此君真是此君君。

作品评述

《此君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云幢烟节十洲人,
犀甲檀枪百万军。
翳荟丛生何足道,
此君真是此君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场景,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赞颂和敬仰之情。

首句"云幢烟节十洲人",形象地描绘了云幢烟节的盛景,暗示了战争的激烈与浩大。"十洲人"指的是来自各地的英雄人物,代表了他们的雄才伟力。

接下来的"犀甲檀枪百万军"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气势。"犀甲"和"檀枪"都是指战争中的武器装备,"百万军"则描述了庞大的军队规模。这一句表达了战争中英勇的将士和气势磅礴的战场。

第三句"翳荟丛生何足道"通过"翳荟"这一修辞手法,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繁华和荣耀是如此浓密,以至于无法完全描述和评价。这句话呼应了前两句的雄伟场面,传递出一种无法言说的豪情。

最后一句"此君真是此君君"是对前面描绘的英雄人物的赞美。"此君"指代的是前文所述的十洲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崇高的评价。这一句突出了诗人对英雄的钦佩之情,也体现了苏轼对豪杰气概的推崇。

整首诗以描绘战争场景和赞美英雄为主题,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壮观景象和英雄人物的英勇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也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复杂感受,展现了苏轼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东篱千古属重阳,此本偏宜夏日长。会得渊明高卧意,故来同占北窗凉。

世间无住著,林下且栖迟。映户幽花发,侵阶乱竹垂。老年销记性,余习未忘诗。此意难为说,西峰道者知。

晴空轰霹雳,官路栽荆棘。没与遭逢著,前凶后不吉。

赤城岩邑今穷边,路傍死者相枕眠。惟余妇女收不杀,马上娉婷多少年。蓬头垢面谁氏子,放声独哭哀闻天。传闻门阀甚辉赫,谁家避匿山南巅。苍黄失身遭恶辱,鸟畜羊縻驱入燕。平居邻墙不识面,岂料万里从征鞭。酸风吹蒿白日短,天地阔远谁当怜。君不见居延塞下明妃曲,惆怅令人三

静坐义规三易古,焚香著布六爻灵。反身修德前贤意,莫把穷通叩杳冥。

野客访琴僧。夜午月又午。为我弹薰风,似听重华语。

不易为离抱,江天即见鸿。暮帆何处落,凉月与谁同。木叶新霜后,渔灯夜浪中。时难慎行止,吾道利于穷。

自君理畿甸,予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湖边无日欠春风,金碧楼台面面同。白鸟惯随船上下,画桥分断水西东。百年乐事浮云外,一段伤心落照中。老尽负流无问处,藕花今是几番红。

纷纷儿女竞新年,老去民新独怆然。墓上只堪供渍扫,无由彩服拜堂前。

社日年年雨,江花处处春。渐成垂白老,不见踏青人。榆柳边声杂,龙蛇岁事新。端来近城郭,犹自厌风尘。

鞭罢泥牛无好春。草青空入梦中频。从今更有二分尘。我自醉眠那问客,身犹如寄更谁亲。百年同是可怜人。

十载前初种,酴醾间木香。对花犹绿发,携酒有黄堂。忽起风云阵,几成鹿豕场。少陵忆严尹,非复旧春光。

东游久与故人违,西去荒凉旧路微。秋草不生三径处,行人独向五陵归。离心日远如流水,回首川长共落晖。楚客岂劳伤此别,沧江欲暮自沾衣。

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鼓箕名本异,拊石意何同。吹击虽殊致,声音忽暗通。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莫问补天主,休寻入海工。凤鸣应不辨,兽舞自难穷。古乐何人会,须知政在中。

倦游莫忘大刀头,老去行藏要熟谋。少病若能如万福,上书安用学千秋。碧云合处来何缓,黄鹤飞时挽不留。后夜月明烟水阔,更呼儿辈洗瑶舟。

白首相看一病妻,也能举案与眉齐。诲儿共织庞翁竹,养气多惭纪渻难。作恶不须嗟室罄,惊魂长幸脱征鼙。团乐欲说无生话,试借先生刮眼鎞。

长江远浪连天碧,岸柳垂垂临断石。渔舟一叶白头翁,独把钓丝待鱼食。我身犹是红尘客,对此无言三叹息。安得轮竿入手来,与君共钓消长日。

祟鬼当年曾蹔解,赋成今日永嘉祥。无烦铸鼎图群象,可笑时傩逐毕方。荡涤辞源能澎濞,诛锄笔阵更光鋩。此身强健余何事,枉是灵均叹国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