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黄景仁的《杂诗》
拼音和注音
móu huān zhī jǐ rì , qī qī fù hé wé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何为:1.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唐韩愈《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清侯方域《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司马相如卖酒成都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2.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子产》:“子产立公孙洩及辰止……太叔曰:‘公孙何为?’子产曰:‘説也。’”3.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唐徐夤《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戚戚:1.相亲。2.低语声。3.忧惧。4.内心有所感动的样子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原诗
谋欢知几日,戚戚复何为。
交浅讵能怨,情倾为所知。
看山宜石骨,听树识风枝。
好敛长虹气,浮云不满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