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园十咏 杏坞

窈窕石径深,参差繁英满。
发采已云奇,生香殊未断。
依依午桥路,粲粲朱陈阪。
月色散疏景,时时坐横管。

作品评述

邹园十咏《杏坞》是明代袁凯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窈窕的石径深远,
错落有致地开满了繁花。
这些花朵的色彩已经令人称奇,
它们的芬芳依然未曾减退。
沿着午桥的小路,
映衬着朱红色的陡坡。
月色洒在稀疏的景物上,
我时常坐在横管旁。

诗意:
《杏坞》描绘了邹园内的杏花景色,通过对石径、花朵、桥路和月色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宁静。诗中的杏花盛开繁茂,色彩奇异,芬芳扑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午桥和朱陈阪的描绘增添了园中景致的亮点,而月色的凄美投射在稀疏的景物上,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诗意和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春日园林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赏析:
《杏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邹园春天的景色,通过对花朵、路径、桥梁和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园林的美丽和宁静。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描写词语,如"窈窕"、"参差"、"繁英满"、"发采已云奇"等,形容了花朵的美丽和繁盛。同时,诗人通过"依依午桥路"、"粲粲朱陈阪"等描写,增添了园中景致的亮点,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最后,月色洒在稀疏的景物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凄美的氛围,使人心生遐想。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细致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宁静。诗人通过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使诗句富有鲜明的形象感,读者仿佛可以看到花朵盛开的景象,感受到园中的宁静和美丽。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园林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词推荐

黄叶山家晓会琴,斜桥流水路阴阴。东西南北鸡旐社,气象粗疏有古心。

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秋风袅袅吹江汉,只在他乡何处人。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杳杳东山携汉妓,泠泠修竹待王归。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首携一壶,乱流去何之。妇呼吻欲裂,彼乃昏不知。箜篌弹复弹,河水风瀰瀰。

一厨聊寄等归藏,荷锸携壶毕此乡。逆旅不归前路恶,盖棺未了后期长。圹中酣饮自忘癖,道上哀歌人笑狂。千古心存千古事,青山流水付於塘。

阃制恩威足,边防戍守牢。政平多暇日,民费绝秋毫。豹尾天光近,螭头地势高。孰令黄石水,旦旦只空号。

客居江之南,未识衡岳大。长于想象中,便作登临外。南游怅不已,病目恍增快。要穷山水原,靡问仙灵态。镌鑱雅未能,造物底不贷。欣逢人中龙,一扫胸次隘。偕为青云期,岂顾白眼怪。多闻与多识,几别复几会。籓篱我妄窥,根柢君有在。自惭非孟嘉,直恐误郭泰。蕙兰被余薰,珠玉

祖德绵绵盛,家声烨烨传。流光重庆子生贤。想见朝来庭户、起非烟。对客延汤饼,呼童散彩钱。休夸骨瘦与神全。看取犀庭玉角、已朝天。

角逐东来几巨鳌,化为奠位两山高。江枫作意红千叠,野水何心绿一遭。露洗松巅沈晓籁,霜明天际察秋毫。会须竹院求余地,岁晚安閒读楚骚。

早晚芝函下九天,不容瓜戍更期年。苍生属望为霖久,肯使炎方雨露偏。

长相思,在桂林,苍梧山远潇湘深。秋堂零泪倚金瑟,朱颜摇落随光阴。长宵嘹唳鸿命侣,河汉苍苍隔牛女。宁知一水不可渡,况复万山修且阻。彩丝织绮文双鸳,昔时赠君君可怜。何言一去瓶落井,流尘歇灭金炉前。

射于生曾崖,不识寒涧阴。池鱼贯安流,宁知江海深。殷王相版筑,垂名耀来今。后世重阀阅,田野多呻吟。

秋怀骚屑。卧听萧萧叶。四壁寒蛩吟不歇。旧恨新愁都说。疏疏雨打栖鸦。月痕犹在窗纱。一夜西风能紧,明朝瘦也黄花。

倘佯三径里,陶冶一家春。笔下文为富,胸中道不贫。穷通知有命,行止信非人。第恐归田计,翻成要路津。

欲赏须当趁斩新,迟来只恐堕芳尘。还输连夜追游者,孤负明朝早起人。委地不收空伴月,招魂何在并伤春。儿童戏折心犹怪,雨妒风欺莫可嗔。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柱史承恩正紫微,玉皇优诏碧云词。欲知伯仲文章职,对掌丝纶内外司。雨露偏浓常棣萼,烟霞常驻凤凰池。共扶吾道邪归正,同振斯文盛不衰。白首并逢千载运,登庸皆是十年迟。靖共介福由神听,告尔多方代帝咨。膴仕初逢贤者贵,德名当问国人宜。夷齐抗世清何早,元凯登庸事可期。

宠极辱会至,势利真祸罗。君看道旁木,几曾成斧柯。世中繁华子,追悔每苦多。芬芳有徂谢,平地生风波。陆机去华亭,苏子狭三河。平生已谓毕,末路其如何。

凉雨忽不止,秋阴无奈何。山根泻新涨,小立玩流波。会逢其适尔,紫芝有奇歌。惜此未深密,时见人游过。

极目青山带夕阳,平沙漠漠水茫茫。几声渔笛卢花外,惊起斜飞雁一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