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雪窦革辙二门

迦叶聆筝起舞,渊明闻钟皱眉。
息耕斗室危坐,半窗冻日熙熙。

作品评述

诗词:《释雪窦革辙二门》

释雪窦革辙二门,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智愚。

这首诗以描绘僧人释雪窦和革辙二门的场景为主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寺庙内的宁静氛围和僧人们的生活状态。

译文:
释雪窦和革辙二门,
迦叶弹筝起舞,渊明听钟皱眉。
息耕斗室危坐,半窗冻日熙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释雪窦和革辙二门为背景,通过描述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状态,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冥想的氛围。

首先,诗中提到迦叶聆筝起舞,渊明闻钟皱眉。迦叶是佛教中著名的弹筝高手,而渊明是指渊虞,一个精通音律的人物。这两句表达了僧人们在静修时的状态,迦叶弹奏筝,舞动身姿,传达出一种禅意和宁静;而渊明听到钟声后皱起眉头,可能是因为钟声干扰了他的冥想,也显示了他对于静谧环境的追求。

其次,诗中提到息耕斗室危坐,半窗冻日熙熙。这两句描写了僧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息耕斗室是指僧人在庙宇中的冥想室,危坐表示他们专注而坚定的冥想姿势。而半窗冻日熙熙则表现出冬日的景象,冰冻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耀着室内。这一景象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僧人们在冥想中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僧人们在寺庙中的宁静氛围和内心的平静。迦叶的舞蹈和弹筝表达了禅意和宁静,渊明的皱眉则凸显了对静谧环境的追求。而冥想室中的冬日阳光照耀下的静谧景象,则传递出一种内心的安宁和温暖。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禅修和冥想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于内心平静与宁静的向往。

诗词推荐

月落霜严自靓妆,北风工为发清香。晚英数点辞林去,幽独无人为断肠。

无事相关性自摅,庭前拾叶等闲书。青山万里竟不足,好竹数竿凉有馀。近看老经加澹泊,欲归少室复何如。面前小沼清如镜,终养琴高赤鲤鱼。

风俗嗟久衰,所见皆软熟。今年客益州,得此一士足。古来丰镐都,气压瀍涧卜。岂须和氏璧,自有蓝田玉。琉璃非不佳,炯炯先夺目。只堪供把玩,彼脆宁受触。爱君坚重质,坐阅世翻覆。来试法家流,因论廷尉狱。张汤善爰书,专乱汉约束。何尝守律令,正尔舞桎梏。若人甚耿介,不待

中秋不见月,空传江左诗。阴晴定俱尔,离合政关兹。亦复婆娑否,还成赋咏为。溪南旧游地,谁与共襟期。

芳草绿如茵,与蓝袍、草争翠色。

远公青莲宇,百尺构云阙。一径入松萝,山泉濯苔发。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寂寂禅房闭,阴阴夏木繁。坐闻幽鸟语,胜与俗人言。脱袴高低树,提壶远近村。汝曹知底事,独与子规论。

有鸟有鸟鸣春锄,雪衣楚楚清且癯。茫然跂立奚所须,蹄涔之中伺游鱼。游鱼所得能几何,鸬鹚同俦失已多。若非区区营一饱,如此风标岂不好。

酒熟将何字,白鸥波正如。一瓢谁合饮,高士观中居。汗漫涵无象,鸿蒙洽太初。醒来松户晓,应念臭於帤。

鱼鳅群出天将雨,蛙黾争鸣草满庭。莫道归休便无事,时时襏襫伴园丁。

忽忆南秦为客日,洛阳东望隔秦川。云山去此二千里,岁月于今十九年。柳色得非新婀娜,江声应是旧潺湲。衰躯设使能重往,畴昔情怀奈杳然。

两地参天命曰人,灵龟端合取诸身。笑渠到处间寻觉,直信人言井有仁。

连宵清雨洗炎光,六月浑如九月凉。拟向暇晨村郭外,西风高下看云黄。

陇汧归路渺漫漫,且向金笼刷羽翰。院静日长频送语,时时图得主翁看。

岩影嵌空月欲圆,天风吹动碧云端。到天一半已如许,真到广寒应更寒。

陈植文华斗石高,景公诗句复称豪。数奇不得封龙额,禄仕何妨有马曹。囊间久藏科斗字,銛锋新莹鸊鹈膏。南州山水能为助,更有英辞胜广骚。

黄华已向初旬见,白酒相携九日尝。萸少一枝心自觉,春同斗粟味终长。兰生庭下香时起,玉在人前坐亦凉。千里使胡须百日,暂将中子治书囊。

指可握而足,臂可攘无他。何为勤药物,杵臼日諠哗。指臂何与人,正欲使其佳。念此惭吝生,达人其我嗟。

初珥金貂谒紫皇,僊班最近玉炉香。为怜未惯层霄冷,独赐流霞九酝觞。

一径秋风起,牛羊晚自归。寒灯明野店,吠犬守荆扉。空峡风霜急,孤村火烛微。庭梧摇落尽,栖鸟夜归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