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郑经的《效迢迢牵牛星》
拼音和注音
qiān niú wèi zhī zǔ , zhī nǚ yǐ páng hu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织女:1.从事纺织的女子。2.中国古代传说是天帝的女儿。汉代传说与牵牛郎为夫妇,婚后废织,被天帝分隔于银河两岸,遥遥相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方能相会。@3.织女星的别称。
牵牛:牵牛qiānniú牵拉公牛或母牛牵牛下地牵牛qiānniú∶一种旧大陆热带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pharbitisnil,具短毛,叶心脏形,通常三裂,花漏斗形,淡红、蓝色、浅紫色或白色∶牵牛星的俗称
徬徨: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犹豫不决;没有方向。
郑经
一名郑锦,、元之,昵称“锦舍”,籍贯福建泉州,延平王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年40岁,谥号文王
原诗
皎皎明月光,烈耿银河凉。
牵牛为之阻,织女以徬徨。
相隔复几许,欲渡河无梁。
旧愁未能释,新思萦其肠。
玉泪和秋风,盈盈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