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口占

举室相先起五更,为翁诞日寿金觥。
痴儿未识翁年甲,五十年前今夜生。

作品评述

《生日口占》是宋代诗人叶茵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家庭为家长庆祝生日的场景,表达了对家长的敬爱和祝福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举室相先起五更,
为翁诞日寿金觥。
痴儿未识翁年甲,
五十年前今夜生。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家人们对家长生日的重视和庆祝。诗的开篇“举室相先起五更”,描绘了整个家庭清早齐聚一堂,早早起来准备庆祝的景象。接着,“为翁诞日寿金觥”,翁指的是家长,诞日寿金觥表示庆贺生日的盛大场面。这里的“金觥”是指金杯,象征着庆祝的喜悦和祝福。

然后,诗中提到“痴儿未识翁年甲”,表明诗人自己还年幼,对家长的年龄和经历还不太了解。最后一句“五十年前今夜生”,则透露出这位家长已经在五十年前的今天降生于世,是一个特殊而值得纪念的日子。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家长的敬爱和祝福之情。通过家人们的共同努力和庆祝活动,诗词传递了家庭的温暖和团结,以及对家长的深深眷恋和感激之情。这首诗词具有朴素的家庭美,让人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和生活的幸福。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东风拂槛露犹寒。花重湿阑干。淡云_日,晨光微透,帘幕香残。阴晴不定瑶阶润,新恨觉心阑。凭高望断,绿杨南陌,无限关山。

秋风吹雨入荒城,城下篱边菊艳明。佳节相从平日事,新诗遥寄故人情。浮沉保宦非吾愿,俯仰流年只自惊。早晚郊扉收退迹,南陌北陌重逢迎。

君家秋实洞庭种,小子持来独未黄。莫作苏州书后梦,只今正欠满林霜。

滑泥宁复问怀沙,且醉杯中琥珀霞。触事背时还独笑,安排明日取虾蟆。

大雪漫天散碎鹅,从天降到小饶河。饶河谁比姑娘乐?开口便哼《敕勒歌》。不许诙谐唇舌省,无须思考脑筋磨。人间万事皆前定,几个筲箕几个螺。

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

北庭多芳草,秀色连深谷。岁新景亦新,原野散晴淑。林日出东岩,萋萋照幽绿。节候感春禽,鸣声在乔木。田父占五行,忧旱验鸡卜。去秋繁备边,诛求罄井屋。戎马生于郊,豪士多约束。圣主身宵旰,晏然矢归箙。征兵四百万,讵乏九年蓄。迩闻俘虏酋,诡遇恐非福。野老事石田,拙耕

海棠未坼,万点深红,香包缄结一重重。似含羞态,邀勒春风。蜂来蝶去,任绕芳丛昨夜微雨,飘洒庭中,忽闻声滴井边桐。美人惊起,坐听晨钟。快教折取,戴玉珑璁。

吾生常羇旅,送客情更重。嗟哉平生交,今复万里送。愁端寓心目,往感接魂梦。穷途独栖迟,直道竟何用。

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暗灯风焰晓,春席水窗寒。未解萦身带,犹倾坠枕冠。呼儿问狼藉,疑是梦中欢。

鬻文卖赋今能几,穷薄常因病折磨。宁作地仙事思邈,不教天女恼维摩。乞骸幸已逃空谷,养气难于塞决河。岂是先生老而健,修方多更阅医多。

至交类萍梗,离合宁前知。相思梅花发,岂待中郎吹。

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梁公觉有神。白傅闲游空诵句,拾遗穷老敢论亲。东海莫怀疏受意,西风幸免庚公尘。为公过岭传新唱,催发寒梅一信春。

高树夕影疏,老荷秋气馥。雨余绚斜照,寓此池上目。鸣蝉一何厉,坐叹白日速。东家失其儿,忽骇邻妇哭。归兮空山中,幽啸抱吾独。

汉室开基第一功,善哉能始又能终。直疑后日赤松子,便是当年黄石公。用舍随时无分限,行藏在我有穷通。古人已死不复见,痛惜今人少此风。

永嘉之重自晋始,积至本朝始多士。大科异等固其常,文章道德相角掎。淳熙癸卯徐令君,相逢欲执弟子礼。聊将舌本吐寸玑,辄自脚跟参万里。藏中触处随光明,言下从谁得原委。国子博士陈先生,初受皮肤终骨髓。孤篷今转大江西,猛象欲踏黄河底。但恐黄河深更深,水浮太空空浮水。

今日崔斯立,先门苏少公。九流清似镜,一坐凛生风。倾盖难为别,挥毫记所蒙。琳琅谁肯荐,早献大明宫。

凄凄苦雨暗铜驼,袅袅凉风起漕河。自夏及秋晴日少,从朝至暮闷时多。鹭临池立窥鱼笱,隼傍林飞拂雀罗。赖有杯中神圣物,百忧无奈十分何。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云奔浪卷入帘钩,说著坡仙万户侯。剩觉足山看不足,几番烟雨上楼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