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品评述

汴河怀古二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注释
⑴舸:大船。
⑵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⑶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⑷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⑸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汴河怀古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汴河怀古二首创作背景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已进入动乱阶段。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放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现实主义的咏史诗。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隐居鹿门,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崔璞守苏,辟军事判官,入朝,授太常博士,黄巢陷长安,僞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己,遂及祸。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湖波涨新绿,环绕越王山。棠齐清昼馀暇,赢得静中观。四面屏围碧玉,十里障开云锦,冰监倒晴澜。目送孤鸿远,心与白鸥闲。隘游人,喧鼓吹,杂歌让。晓天澄霁,花羞柳妒怯春寒。好在风光满眼,只恐阳春有脚,催诏下天关。剩写鹅溪幅,归去凤池看。

组诗

繙经岩电眼,竖拂海潮音。暂卓飞空锡,坚辞布地金。忉忉菩萨语,切切老婆心。明日入山去,城中何处寻。

组诗

东篱采采人归来,长歌三嗔书生老。子方青春志紫霄,种菊幽探计何早。一枝可爱况千业,想应苦吟被花恼。西风浩然天池秋,白露霏空下百草。此时此花抱幽贞,宁卫世间颜色好。日斜寒照萼明韡,霜经净彻香远到。淡焉见谓山泽癯,渊乎我爱其似道。荒畦野迳尤惬性,何似移根伴枯槁。

组诗

地出城隅辟故台,斩茅删竹受良材。春塘梦草成诗后,画栋飞云式燕开。一境山形天际望,四时风物坐中来。府公经构民偕乐,鱼鸟犹知喜躍回。

组诗

楼外天寒山欲暮。溪边雪后藏云树。小艇风斜沙觜露。流年度。春光已向梅梢住。短梦今宵还到否。苇村四望知何处。客里从来无意绪。催归去。故园正要莺花主。

组诗

皇宅斯道,汗汗浩浩。贤俊茀茀,钟鼓考考。爰煦尔赤,爰妥其老。乐只万国,宁德攸宝。

组诗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先帝正好武,寰海

组诗

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组诗

乾健运元气,斗杓默回旋。千岁生一圣,半千生一贤。间世有异禀,天意非徒然。皇极在人心,俗学无自得。天意兴斯文,公独抱深识。微言发绪余,河汉浩无极。士气久不振,罢软无刚风。天意眷吾君,公独奋精忠。雷霆不能惊,正色撄神龙。膏泽不下流,闾阎有憔悴。天意佑斯民,公独

组诗

矢人职司忧,为箭恐不精。精在利其镞,错磨锋镝成。插以青竹簳,羽之赤雁翎。勿言分寸铁,为用乃长兵。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一盗既流血,百犬同吠声。狺狺嗥不已,主人为之惊。盗心憎主人,主人不知情。反责镞太利,矢人获罪名。寄言控弦者,愿君

组诗

鹿门山上寺,突兀尽无尘。到此修行者,应非取次人。鸟过惊石磬,日出碍金身。何计生烦恼,虚空是四邻。

组诗

檐前桐影偏宜夏,叶底蝉声渐报秋。莫道衰翁怯风露,也能觅醉水边楼。

组诗

西风帆势轻,南浦遍离情。菊艳含秋水,荷花递雨声。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更忆前年别,槐花满凤城。

组诗

我徂我征。伐彼蛮虏。练师简卒。爰正其旅。轻舟竟川。初鸿依浦。桓桓猛毅。如罴如虎。发炮若雷。吐气如雨。旄旌指麾。进退应矩。百马齐辔。御由造父。休休六军。咸同斯武。兼涂星迈。亮兹行阻。行行日远。西背京许。游弗淹旬。遂届扬土。奔寇震惧。莫敢当御。权实竖子。备则亡

组诗

孤芳移种自仙家,故着轻黄映日华。举世但知梅蕊白,不知还有蜡梅花。

组诗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组诗

岳阳城下系扁舟,与客同登百尺楼。寻遍诗牌追旧句,恍驾岁律叹重游。波涵君艑两山翠,天落巴荆一镜秋。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

组诗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组诗

如何执简去,便作挂帆期。泽国三春早,江天落日迟。县人齐候处,洲鸟欲飞时。免褐方三十,青云岂白髭。

组诗

巍巍真宇,奕诙殊庭。规模太紫,炳焕丹青。元命祗答,大献是经。多平有践,丕应无形。肆设金石,声闻杳冥。儜回飚骚,永祐基扃。

组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