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父同行二首

涧石萦纡紫竹丛,晴云吹落水晶宫。
夜寒身宿群峰顶,花尽春归万木中。
傥买山田营破屋,时过僧寺驾孤篷。
只应渺渺轩前路,杖履长陪鹤发翁。

作品评述

《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父同行二首》是元代诗人邓文原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涧石萦纡紫竹丛,
晴云吹落水晶宫。
夜寒身宿群峰顶,
花尽春归万木中。

傥买山田营破屋,
时过僧寺驾孤篷。
只应渺渺轩前路,
杖履长陪鹤发翁。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与成父一同旅行的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三月晦日游历道场山并在清公房住宿的情景。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对山川景色的感受。第一句"涧石萦纡紫竹丛,晴云吹落水晶宫"描绘了山涧中蜿蜒的溪石和紫竹丛,以及晴朗的天空中飘落的云朵,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夜寒身宿群峰顶,花尽春归万木中"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住宿在群山之巅,感受到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万木归于寂静。

第三句"傥买山田营破屋,时过僧寺驾孤篷"描绘了作者愿意购买山田并住在破旧的屋子里,以及与僧寺过往的行人驾着孤独的篷船经过。这里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只应渺渺轩前路,杖履长陪鹤发翁"表达了作者对漫长的人生旅程的思考。作者认为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渺茫,需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杖履相伴,就像陪伴着头发已经变白的老人一样。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和人文情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人生以及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推荐

诗书传女似中郎,杞菊同盘有孟光。今日鹧鸪鸣蹇蹇,他年鹦鹉恨堂堂。

画角西风轰万鼓。犹忆元戎谈笑处。铁衣露重剑光寒,海波飞立鱼龙舞。匆匆留不住。万里玉关如掌路。空怅望,夕阳暮霭,人立渡傍渡。木落山空人掩户。得似旧时春色否。雁声叫彻楚天低,玉骢嘶入烟云去。无人凭说与。梅花泪老愁如雨。犹记得,颠崖如此,细向席前语。

窗外风声又雪声,初更展转到三更。枕边自作推敲态,吟得诗成梦亦成。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仙姿凝远。半出新妆琼户畔。缓步来前。正值东风料峭寒。钗头花满。舞罢梅英飞入盏。一釂何妨。花与佳人巧斗香。

一日行一尺,十日行一丈。岂不叹淹留,所幸无波浪。悲风动深夜,原野眇林爽。青天行蟾蜍,枯水转魍魉。此时蓬茅下,去心剧於痒。弃置勿复论,通塞如反掌。

阳峰一别十余载,今日南关始见君。龟范马图俱寂寂,兽蹄鸟迹正纷纷。官名已逸归郯子,竹纪终须入汲坟。造物无情余辈老,后生谁可托斯文。

道路榛菅合,装齎咫尺迷。陟冈还见塔,下孤忽逢溪。迥野鸣朝麂,疏茨撼午鸡。固陵何处是,弛担日应西。

水剑还难问,梅梁亦可疑。

青泥九折度危峰,翠木千章集远风。欲为流离安堡障,宁辞辛苦涉蒿蓬。梧桐叶落无栖凤,荆棘枝寒有怨鸿。旦夕升虚聊望楚,何时重赋《定方中》?

西湖湖里水,南山山上云。天台拄杖子,相见笑忻忻。

病老正相仍,忽逢张道陵。羽衣风淅淅,仙貌玉棱棱。叱我问中寿,教人祈上升。楼居五云里,几与武皇登。

一冬所欠者雪耳,造物忽然如戏儿。清甚牧这江上郡,郎吟次仲馆中诗。诗灯夜静疏梅落,卖剑村深小麦滋。多少使君调燮意,风流自有化工知。

吾庐虽小粗容身,且免轻为僦舍人。大有世人无屋住,向人檐下索温存。

郊原空阔净无尘,且放千林自在春。借问梅花何处落,翠苔苍藓石磷磷。

当年罢会稽,还郡锦为衣。老作龙楼贵,终将凤沼违。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扬子春风恶,南徐过客稀。众帆看屡溺,素舸独如飞。始见中郎孝,松门自有辉。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轻露沦残暑,蟾影插高寒。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九帙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锦边城,云间戌,雪中山。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又恐玉川子,茗碗送飞翰。

高丽条脱琱红玉,逻逤琵琶捻绿丝。蛛网屋煤昏故物,此生惟有梦来时。

入牖方嗟揽不盈,步檐始觉映前荣。□摧岂是同胡骑,阵偃由来学汉兵。滟滟影分金镜彩,纤纤形带汉钩明。多情天上张京兆,何事双蛾画不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