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朗上人

净剃霜髭展旧真,自疑容貌是前身。
僧中独守三千戒,诗里閒销七十春。
僻寺苏深人到少,故山云好梦归频。
禅斋近日谁还往,只有西垣放逐臣。

作品评述

《赠朗上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之道。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朗上人的形象与经历,表达了对其修行生活和诗文创作的赞美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净剃霜髭展旧真,
朗上人把胡须剃得干净,展示出真实的面貌。
这一句诗表达了朗上人清净无欲的修行态度,他通过剃除胡须,展示出自己真实的容貌。这里的“霜髭”一词也可理解为年老的胡须,暗示朗上人的高龄和修行的坚持。

自疑容貌是前身。
朗上人甚至怀疑自己的容貌与前世之间是否有所联系。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对自己容貌的怀疑,他或许认为自己修行的人生已经与前世有了巨大的改变和转变,容貌也许与前世有所不同。

僧中独守三千戒,
朗上人在僧人中独自守护着严苛的三千条戒律。
这句诗描述了朗上人作为一位僧人,坚守着严格的戒律。他以身作则,以榜样的方式引领其他的僧人。

诗里闲销七十春。
朗上人在诗文创作中已经度过了七十个春秋。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他已经写了七十年的诗。这个数字也意味着他的高龄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僻寺苏深人到少,
朗上人所在的僻静寺庙很少有人到访。
这句诗描绘了朗上人所在的僻静寺庙,很少有人前来,暗示了朗上人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修行方式。

故山云好梦归频。
朗上人经常梦见自己回到故乡的美好山水之中。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和眷恋,他在修行中常常梦见自己回到故乡,享受美好的风景。

禅斋近日谁还往,
近来谁还来朗上人的禅斋拜访。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的禅斋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拜访了,暗示了他的僻静和超然离群的修行生活。

只有西垣放逐臣。
只有西垣里的放逐之人来与朗上人交往。
这句诗意味着朗上人的修行之地离开了尘世的喧嚣,只有那些被放逐的人会来找他。这也突显了朗上人与世隔绝的修行状态。

通过这首诗词,王之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朗上人的形象与经历。诗中展现了朗上人的清净修行、诗文创作和禅斋生活,以及他与世隔绝的境界。《赠朗上人》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朗上人的修行生活和诗文创作,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与敬佩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净剃霜髭展旧真,
清爽剃除霜髭显真我,
朗上人展现了真实的自我。
这句诗以清爽的形象描绘了朗上人剃除胡须后展现的真实面貌。他通过这种举动,表达了追求内心纯净的修行态度,自我质朴真实。

自疑容貌是前身。
怀疑自己的容貌是否与前世有所联系。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对自身容貌的怀疑。他或许认为修行改变了他的容貌,与前世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自我怀疑。

僧中独守三千戒,
在僧团中独自守护着严苛的三千条戒律。
这句诗描述了朗上人作为僧人,独自守护着严格的戒律。他以身作则,成为其他僧人的楷模,严守戒律,追求内心的纯净。

诗里闲销七十春。
已有七十年在诗文创作中流逝。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他已经度过了七十个春秋,在诗文创作的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僻寺苏深人到少,
僻静的寺庙很少有人前来。
这句诗描绘了朗上人所在的僻静寺庙,极少有人造访。暗示了朗上人追求的超脱尘世的修行生活,他希望能够远离尘嚣,寻找内心的宁静。

故山云好梦归频。
常常梦见回到故乡山水之中。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和眷恋。他在修行中常梦见回到故乡,欣赏美好的风景,这也是他内心对故乡的向往。

禅斋近日谁还往,
近来很少有人来朗上人的禅斋拜访。
这句诗表达了朗上人的禅斋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访,暗示了他独自修行的状态,与世隔绝。他的修行之地远离尘嚣,只有那些被放逐的人才会来找他。

只有西垣放逐臣。
只有西垣中的放逐之人会与朗上人交往。
这句诗意味着朗上人的修行之地远离人群,只有那些被放逐的人才会与他交往。这也凸显了朗上人与世隔绝的修行状态。

通过这首诗词,王之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朗上人的形象与经历。诗中展现了朗上人追求纯净的修行生活、诗文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九月过鸣雁,斜阳上废台。兵车千载会,桑柘万畴开。代谢随秋草,草灵化死灰。我来空咏古,寒鸟有余哀。

烈士志徇名,仁人思爱日。冯公杖节归,颇全忠孝术。狂童昔兆乱,天常几反易。大臣清国屯,公实预谋画。白士为台郎,未省闻在昔。义为轩冕重,功在钟鼎勒。十载犹故官,念言为伊郁。迩来升宰士,式序期日夕。囊封却复上,告去更甫力。官荣岂不怀,志养不遑息。顾我废蓼莪,日念

天地为橐籥,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日月更出没,双光岂云只。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轭。执枢相管辖,摧伏伤羽翮。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仿佛明窗尘,死灰同至寂。捣冶入赤色,十二

奏事口含鸡舌香,仙宾俄又作仙郎。汉留不住王中散,又驾仙风出帝乡。

河阳有洑流,经营太行根。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斯堂济源上,太行正当门。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班行昔供奉,亟进逆耳言。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萧条冰霜际,不改白玉温。出处士所重,其微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雁行临慰暖如春,玉粒金包即拜恩。周粟不肥清圣肉,楚丝难系直臣魂。二生在昔闻孤竹,一死于今愧屈原。圆篮下颁诚有谓,此情兄外更谁论。

卷雨对遥岑,诗寒不自禁。猿猱三径小,虎豹九关深。道眼虚空蜀,閒身自在心。荷锄今亦倦,年与病相寻。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茫冻雨来,入夜势增急。纵横挟春风,飘洒相喷吸。败窗端见欺,遽有万点入。先生伏经编,眼冷倍昏涩。夜分僮仆倦,跂倚厌久立。灯火为溟濛,诗书亦沾湿。夫群储善价,示售不愔悒。物华迎霁新,佳赏时将及。囷中秫几何,营酿须汲汲。

二难文彩少人过,落笔寻常祇患多。兔苑暂游衝霰雪,龙门曾上困风波。一囊负米犹为客,百步穿扬待决科。更得词臣赠诗句,机云入洛擬如何。

京洛先生三尺坟,阴风惨惨土和云。从来有感君皆哭,今日无君谁哭君。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夜深寒焰白,犹自缀金绳。磊落风初定,轻明云乍妨。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火树枝柯密,烛龙

积雨兼数旬,天气凉有余。青苔交户庭,始觉人迹疏。地主多闲园,可以种我蔬。儿童四五人,蔓草相与锄。既倦则归休,卧阅床上书。无事且为乐,何者为名誉。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麻姑石坛起云雾,常意已极高峰颠。岂知造化有神处,别耸翠岭参青天。长松桀柏枝嵬砢,中画一道如流泉。林风飕飕满丘壑,山鸟嘲哳凌飞烟。山腰古亭豁可望,下见秋色清无边。忽惊阴崖势回合,中抱幽谷何平圆。初谁凿险构楼观,更使绕舍开芝田。令人到此毛骨醒,欲构老笔丹青传。

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沈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

软草丰苗任满前,苍然觳觫卧寒烟。直饶牧得浑纯熟,痛处还应著一鞭。

残照催行棹,乘春拂去衣。海棠花下醉芳菲。无计少留君住、泪双垂。烟染春江暮,云藏阁道危。行行听取杜鹃啼。是妾此时离恨、尽呼伊。

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不决浮云斩邪佞,真成龙去拟何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