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道中曝背

露湿芳桃午未乾,花时全似麦秋寒。
征衫不敌东风力,试上邮亭曝背看。

作品评述

诗词:《入京道中曝背》
朝代:宋代
作者:裘万顷

《入京道中曝背》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入京的道路上晒背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露湿芳桃午未乾,
花时全似麦秋寒。
征衫不敌东风力,
试上邮亭曝背看。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入京的道路为背景,描绘了他晒背的情景。诗人观察到道路两旁的芳桃树上还残留着露水,说明太阳已经高挂在中午。然而,尽管此时正值花开的季节,但花朵的美丽却被寒冷的春风削弱了。诗人身上的征衫经不住东风的力量,因此他决定在邮亭上晒背,以期观察周围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感受和环境。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力使得诗词更加生动。诗中的芳桃树和麦秋寒意味着春天的美丽和残酷的气候。诗人的征衫无法抵挡东风的力量,体现出他在严寒的春天里的辛苦旅程。邮亭是他休息的地方,也是他观察周围景色的地方。整首诗以晒背的动作贯穿始终,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对自然环境的感知。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入京的旅途中的一幕,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旅途艰辛的真实感受。同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春天美丽与残酷并存的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体验和领悟。

作者介绍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藩翰屈长才,蹉跎事文笔。宾筵罢醇醲,容台淹下秩。高门去复醉,孤帆望中疾。少别岁已华,思君无终日。

世事纷纷不足论,流年去似海涛翻。莫因齿发悲残景,且喜柴荆是故园。千里桑麻无旷土,数家鸡犬自成村。邻翁过我夸秧信,雨後春泥一尺浑。

车马城中早上忙,子城内里看星郎。十州已茂圜扉草,一炷初凝画戟香。铜剖虎符新雨露,玉持使节旧风霜。明年樱笋成时候,不在乌台即玉堂。

台家搜遍北山莱,倾国如君不用媒。次第幽人出空谷,鹤书即傍日边来。

季冬忆淇上,落日归山樊。旧宅带流水,平田临古村。雪中望来信,醉里开衡门。果得希代宝,缄之那可论。

隐操人将处士看,宁知器业自槃槃。襄阳耆旧今馀几,儒馆先生定莫攀。元亮归来犹责子,德公老去竟无官。子孙忠孝联三绶,说似前人合厚颜。

空山岁计是胡麻,穷海无梁泛一槎。稚子唯能觅梨栗,逸妻相共老烟霞。高吟丽句惊巢鹤,闲闭春风看落花。借问省中何水部,今人几个属诗家。

南北云山赋远游,白头终老晋阳秋。千篇留得平生稿,半似苏州半郢州。

梅夏暗丝雨,麦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下缺。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两畔更添两厦。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门前数十丘罢稏。塍外更百十株桑柘。一溪活水长流,余波及、蔬畦菜把。便是招提与兰若。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随分斗米相酬,镮钱相谢。便阙少亦堪借借。常收些、笋干蕨鲊。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

佳人谅诚素,鸣佩若可取。王孙忘情事,不学郑交甫。

柔桑翠竹相倾倒,细草幽花自发明。

谁知州宅似精庐,山绕檐楹水绕除。堂静惠风长细细,楼高烟雨又疏疏。贫如坡老工餐菊,性似边韶懒读书。赖有嵩山王给事,作诗贻赠问何如。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叔夜虽逃懒,元龙政坐豪。清谈尽名理,老句逼风骚。才大端难屈,时平敢自高。骅骝合鸾辂,斥鷃只蓬蒿。

十字待头,现成行货。拟欲商量,漆桶蹉过。

用心何况两衙间,退食孜孜亦不闲。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笙歌入夜舟中月,花木知春县里山。平叔正堪汤饼试,风流不合问年颜。

随阳来万里,点点度遥空。影落长江水,声悲半夜风。残秋辞绝漠,无定似惊蓬。我有离群恨,飘飘类此鸿。

祸乱方来苦不禁,此生谁料有如今。四郊云扰旌旗影,诸阃风寒社稷心。杞国有人忧凛凛,桃源无路入深深。少陵野老怀忠愤,醉里攒眉强自吟。

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岂知陶靖节,只自爱吾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