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彩楼帘影夜沉沉,一片筛凉月似金。
倚得画栏和袖暖,看人儿女学穿针。

作品评述

《七夕》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镃。以下是《七夕》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彩楼帘影夜沉沉,
一片筛凉月似金。
倚得画栏和袖暖,
看人儿女学穿针。

译文:
五彩楼阁的帘影昏昏沉沉,
一轮筛凉的月亮像金子一样明亮。
我依靠在画栏边,袖子里暖和无比,
看着少男少女们学着穿针引线。

诗意:
《七夕》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彩楼、帘影、月亮等元素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画栏旁靠着温暖的袖子观赏年轻男女学习穿针引线的情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静谧与美好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勤学精神和渴望进取的态度。

赏析:
《七夕》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中的彩楼、帘影和月亮等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沉浸在一个优美、富有诗意的夜晚。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静谧夜晚和年轻一代的赞美。同时,通过描述少男少女学习穿针引线的场景,诗人也传递了对勤学苦练、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肯定。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堪称一首优美而富有意境的宋代佳作。

作者介绍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常爱仙都山,奇峰千仞悬。迢迢一何迥,不与众山连。忽逢海峤石,稍慰平生忆。何以慰我心,亭亭孤且直。

彩侍过丘林,星行忽一周。春晖今已矣,涕泪不能收。

歌哭俱在晓,行迈有期程。孤舟似昨日,闻见同一声。飞鸟数求食,潜鱼亦独惊。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碧藻非不茂,高帆终日征。干戈未揖让,崩迫开其情。

是处皆堪结草庵,宁论塞北与江南。上林远赋讽才一,光范门书献至三。麟获鲁西终圣笔,马浮江左坐玄谈。古书疑信常相半,何必深疑御寇聃。

宝慈殿里百花香,慈德宫前春昼长。红繖龙舆尊圣瑞,三宫同捧万年觞。

婺女新梨玉雪如,姑山绰约想肌肤。使君应唤纖纖手,饤座风流近酒壶。

文章漫道能吞凤,杯酒何曾解吃鱼。今日梓州张社会,应须遭这老尚书。

维皇忝明祀,卜郊时再阳。指期戒先事,习伏诵故章。竹宫俨清掞,羽佩溢中堂。鳷阶罗舞戚,著位表官行。升歌出睿藻,妙奏发清商。胪音肃远响,华钟泛高张。虚罍待实醲,荐璧愿承筐。想兹天步临,穆若垂景光。骏奔贵有恪,报说永无疆。岂同交门享,惚恍事神方。揆予承人乏,具寮

绿阴侵坐午窗明,几案书繁倦思生。喜拆缄题新卷帙,故人惠我见高情。

西征登陇首,薄暮有所思。所思郁不见,残云傍马飞。逢迎少壮非吾道,百壶且试开怀抱。黄帽青鞋归去来,桐花落地无人扫。

小圃醒还醉,幽窗起复眠。虚明炷香地,清润斸花天。老去才虽尽,穷来志益坚。阿瞒那可语,平日笑桥玄。

自逢陆老问君名,又见苏公记此行。从此却归庐阜去,岂无声寄谷帘兄。

一年三百有余旬,举世栖栖苦迫贫。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濯缨易为水,何必泛沧浪。贵崇已难慕,谄笑何所长。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湖海三年别,谯徐一日间。经时犹未见,凡事信多艰。理极那须说,情生不自还。从来阙声问,相见若为颜。

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今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

海天万顷碧玻璃。风露洗炎曦。鹦鹉绿毛导从,蟾□雪色追随。分明来处,补陀大士,先后同时。觅取善财童子,膝边要个孙儿。

望瀛洲尺五,听海客、诧登临。记岛月分秋,天星降夕,神璧精金。他年作霖雨手,且明光奏赋寓良箴。槐府黑头旧业,芹宫青岁雄襟。骎骎。宝勒向东吟。戏彩看而今。更袜步黄云,琴弹碧玉,汇泽杯斟。争先长至几日,料春风多喜鹊传音。梅蕴和羹心在,线添补衮工深。

育德譬源泉,务学如农畴。盈科会归海,力穑当有秋。期君懋远业,东序陈大璆。对敭竭忠鲠,一洗宵旰忧。

子去何凄断,乡关岁月新,荒山寒带雨,古驿夜无人。生死风前烛,音容梦裹身。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