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普庵真实不问钱,只要离尘脱业缠。
一闻千悟方堪委,何须苦苦学神仙。

作品评述

《偈颂三十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普庵禅师对修行的理解和态度,强调了远离尘世的重要性,以及悟性的觉醒与修行的关系。

诗词的中文译文:
普庵真实不问钱,
只要离尘脱业缠。
一闻千悟方堪委,
何须苦苦学神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传达了佛教的修行观念。普庵禅师无欲无求,不追求物质财富,他只希望能够远离尘嚣,解脱自己的业障。他认为只需一闻佛法,就能领悟无穷的智慧,何必苦苦追求成为神仙。

诗中的"普庵真实"表达了禅师超脱世俗的境地,他不受金钱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正追求。"离尘脱业缠"强调了远离尘世的重要性,摆脱纷扰的世事,专心修行。"一闻千悟方堪委"指出只需一次对佛法的领悟,就能够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洞悉万象。"何须苦苦学神仙"表达了普庵禅师对修行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修行并不需要追求成为神仙般的存在,而是要在当下体悟真理。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呈现了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即修行的关键在于超越尘世的束缚,净化心灵,而不是追求物质的繁华和超凡的神通。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通过对内心的觉察和领悟,找到真正的自由和智慧。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情似长江流不断,事如芳草剗还生。此身何苦浮名绊,正拟花时取次行。

绛萼梅初蕊,青条柳未阴。群芳自先后,一气本无心。

绣佛前头结好因,上元香火肃凌晨。悬幡一色灯笼锦,名氏较书善女人。

昔在专城日,吾尝破贼时。土豪勤问探,民户感恩私。公论必旁采,下情须尽知。骑军远迎击,孰识一先棋。

气浃高深物物苏,问言还有欠春无。桃红李白犹閒事,麟凤庆来瑞此都。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

风月性情狂莫羁,簿书今不放人嬉。旧攻日课归乾没,新负时名入坐驰。白雪阳春挑我和,高山流水结谁知。髭髯能美非穷者,恐到穷时莫罪诗。

窗前落叶正萧萧,夜雨寒灯共寂寥。君是居人余是客,明朝相候合江桥。

几欲因人与问安,南来不见信州船。细思人世孰为别,明月相望同一天。

甘旨娱母颜,雍雍春满室。咿哑索梨枣,诸儿争绕膝。波明再茁桐,露涤清吟笔。人生如此足,富贵刀头蜜。

萧条独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名园竞撷绛纱苞,密清琼肤甘且滑。北游京洛堕红尘,吞笼白晒称最珍。思归不复为蓴菜,欲及炎风朝露匀。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

久客孤舟上,天涯漱晓津。野芳桤似柳,江霁雪和春。吏叫能惊鹭,官粗实害身。何当穷蜀境,却忆滞游人。

骨露皮穿未肯休,冥机蛮触战蜗牛。一肩人我都担了,遍界从教是髑髅。

藓干石斜妨,玉蕊松低覆。日暮冥冥一见来,略比年时瘦。凉观酒初醒,竹阁吟才就。犹恨幽香作许慳,小迟春心透。凉观在孤山之麓,南北梅最奇。竹阁在凉观西,今废。

雪里芬芳亦偶然,世人便谓占春前。饱知桃李俗到骨,何至与渠争著鞭。

燕国当年植福田,身如水月印三千。渠无生死归何处,春早梅华放晓烟。

虬髭蝟鬓虎精神,大袖披披二尺巾。散尽赀财犹结客,略为言语便惊人。斩蛟桥下惩前失,藏兔窟中甘后尘。朝士只今谁著眼,颠狂赢得且安身。

万里江山一望收,乾坤谁个主沉浮?空余王气秣陵秋。自草新词消滞洒,任凭短梦逐寒鸥。散花人去剩闲愁。

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aa1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峥嵘依绝壁,苍茫瞰奔流。半夜人呼急,横空火气浮。天遥殊不辨,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