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宛陵北楼

雨来风静绿芜藓,凭著朱阑思浩然。
人语独耕烧后岭,鸟飞斜没望中烟。
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
若遣谢宣城不死,必应吟尽夕阳川。

作品评述

《题宛陵北楼》是唐代诗人郑准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色,表达了对无拘无束、追求高尚和自由的思考和向往之情。

诗中以雨来风静、绿芜藓生作为描绘的开头,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象。接着,诗人站在北楼,凭著朱阑思考浩然之气,表明了自己独身一人之后仍然保持着追求高尚和清雅的心境。

诗的第三、四句写到人们的言语与日常生活的景象,强调了自己对于清净高远的追求。而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则通过景观描绘,表达了对宣城地域丰美自然环境的喜爱与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以及对身世的预测。诗人以“谢宣城”引申为自己,表示如果能有机会去宣城并且不死的话,就能再度吟咏夕阳川景,并可能达到一种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
雨后来风静,绿草上生藓。
凭著红栏杆思浩然,
孤独的我眺望着远方的烟雾。
人们的话语在山后响起,
鸟儿斜飞的身影逐渐消失。
松树半露云深处,
江滩的水涛横流,渡船穿梭其中。
如果我能离开这里去宣城而又活着,
一定会吟唱起夕阳下的川地。

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高尚追求和自由心境的追求。诗中山水相映,造景显得十分生动而富有韵味,展示出唐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忧思。

诗中使用了几组具体描写的景物,如绿芜藓生、松梢半露藏云寺、滩势横流出浦船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色和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美妙而宁静的自然景色。

诗的结尾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慨。通过以“谢宣城”谐音来代指自己,表达了对追求理想人生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必应吟尽夕阳川”则表达了诗人对追求高尚境界的决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晦涩的词藻和婉约的意境,描绘了一处美丽而宜人的山水田园景致,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追求美好心境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与向往之情。

诗词推荐

八十可怜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软炊香甑桃花饭,浅酌清竹尊叶醅。平地本知多陷阱,群儿随处觅梯媒。旷怀只待秋风起,十丈蒲帆海上开。

沙寒日薄水云愁,贼魏王吴一夜休。自是英雄元不死,至今犹占大江流。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万叠银山出海门,百川渺渺不劳吞。晴江斗起黏天浪,一洗忠胥愤屈魂。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

争袍金带吾家有,黄榜青衫未有人。此去须君立门户,桂林先折一枝春。

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尽日凭阑谁会我,只悲不见韩垂诗。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丹枫偷落风无觉,白鹭微行鱼不知。两地南楼今夜月,一般清皎百般思。

漠漠故宫地,月凉风露幽。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杨柳北归路,蒹葭南渡舟。去乡今已远,更上望京楼。

楼上赞声资菜色,蓦然突出老菸菟。迢迢古路无遮障,双眼如铃谁敢逾。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

清晖杰阁几朝昏,吟咏曾喧白下门。一别朱栏陪绮席,重来青草接荒村。名章尚忆江秋句,短些谁招月夜魂。老去情怀更萧瑟,懒从孤馆觅清樽。

寂虚湛湛。道大圆明如宝鉴*。清夜霜天。物洁星稀海桂圆。幽栖静悄。独坐陵溪风浩渺。水碧澄烟。心适清聪物外仙。

[圜钟为宫]上直房民,时惟明堂。配天享亲,宗祀有常。盛德在金,日吉辰良。享我克诚,来格来康。

翠华黄屋未东巡,碧洛青嵩付大臣。地称高情多水竹,山宜闲望少风尘。龙门即拟为游客,金谷先凭作主人。歌酒家家花处处,莫空管领上阳春。

披毛戴角学无生,剑树刀山敢次行。不向五峰吞栗棘,争知日午打三更。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薰风微转殿南棱,玉色天颜粹自凝。数马从容陪昼接,飞龙迤逦备时乘。久图骏足求初得,一顾奇毛价遂增。窃笑漫逾梅福愿,半生玉陛辄三登。

麻纸敷腴色胜银,冷金凝滑倍精神。自余族类犹多有,王谢名字总绝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